一提到歷史,你腦海中會浮現(xiàn)什么?枯燥、大部頭、黑色紀錄片?
那提到推理小說你又會想到什么?精彩、刺激、燒腦、欲罷不能?
但你知道嗎?其實歷史也可以像推理小說般精彩!
李開元教授的《秦謎 》,運用吊線跟蹤、混合洗牌等刑偵手段,并結(jié)合考古學、醫(yī)學、法學等多元學科,以及實際的田野調(diào)查、出土文物和墓葬挖掘,幫助我們推理并解答了圍繞秦始皇身邊困惑了世人千年的幾大疑團!
呂不韋究竟是不是嬴政的生父?秦始皇的后宮為何集體失載于史冊?坑儒是秦始皇背了千年的一個黑鍋?……這一個個歷史“案件”,通過李教授福爾摩斯版抽絲剝繭的“探案手法”,為我們從層層迷霧中找出最可能的真相。
就簡單以秦始皇的生父之謎這個“案件”為例,給大家介紹李教授這個歷史偵探,究竟是怎樣尋找“破案”的線索,為歷史找尋真相的。
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大商人呂不韋看中了在趙國做質(zhì)子的秦國公子異的巨大“商業(yè)價值”,傾盡家財扶持他從一個被遺忘的公子成為秦國之王,而自己也順利成為秦國丞相,位極人臣。但中間有一個小插曲,就是呂不韋獻給了公子異一個能歌善舞的舞姬,是為趙姬,而趙姬便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
關(guān)于嬴政的生父,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竟然寫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遂導致了后世對這個“案件”的不斷探索。《秦始皇本紀》中寫道嬴政就是莊襄王也就是子異的兒子,而在《呂不韋列傳》里卻稱呂不韋獻上的這個舞姬是“有身之女”,嬴政其實應該叫呂政。那么,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在這樁案件中,李“偵探”利用案件偵破中常常用到的“排除法”,來查詢案件的蛛絲馬跡。在正式“審訊案件”前,李“偵探”首先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兩個嫌疑人(子異和呂不韋)的“卷宗”,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的背景情況,然后開始逐一排查嫌疑人。
首先開始偵查第一號嫌疑人:呂不韋。第一步先“調(diào)查”了呂不韋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財力以及過硬的商業(yè)策劃營銷能力,讓公子異成為秦國太子正妻華陽夫人的養(yǎng)子,然后通過華陽夫人的影響力讓其順利成為太子繼承人的。這個過程,其實是一次圍繞秦國王位繼承權(quán)的三方合作,是基于“以華陽夫人為首的羋氏外戚與嬴姓王子子異之間締結(jié)同盟的政治交易過程 ”,而子異的王室血統(tǒng),無疑是整個事情的關(guān)鍵。如果子異的王室血統(tǒng)存疑,對呂不韋這次投資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會危機到他的身家性命,而華陽夫人更不會與之合作。所以從作案動機上來看,呂不韋是清白的。
當然有些人也會說呂不韋是有動機的,他故意將懷有自己孩子的趙姬獻給異人,日后孩子便可登基為秦國的大王,自己則成為實際上的“太上王”,掌控秦國的政權(quán)。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件事情的成功系數(shù)極小,而危險系數(shù)極高,呂不韋作為一個商人,這筆買賣是極其不劃算的。
首先,呂不韋無法確定趙姬生下的是個男孩,萬一是個女孩就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了,他沒必要冒著這么高的風險去欺騙自己押了全部身家來進行扶持的未來秦國大王;其次,就算他算準了趙姬有兒子命,可是從人情上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領(lǐng)導人知道自己的血統(tǒng)不純正,會留下他所謂的“生父”來成為他人質(zhì)疑他政治合法性的把柄嗎?等待呂不韋的只有死路一條,他不會這么傻。
隨后是鑒定和取證的過程,分別從法律鑒定、醫(yī)學鑒定、史料鑒定等種種證據(jù)中推理出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最基本的一點,古代王族為防止血統(tǒng)繼承的混亂,對于從外面獻上的女子會有嚴格的檢查,稱為“謹室”,以防止其是有孕之身擾亂王室血統(tǒng)。而且就算躲過了這個檢查,王室的那些醫(yī)官、家臣老媽子等人也都能覺察到王族的孩子是否是足月而生的,因此王室的血統(tǒng)基本上是很難作假的。
從此種種,李“偵探”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秦始皇嬴政的生父是子異,而非呂不韋。他是莊襄王的嫡長子,擁有正統(tǒng)的王位繼承權(quán)。估計是后代人為了否定秦王朝的正統(tǒng)性、污蔑秦始皇而散布的謠言。
案件由此真相大白,當然還是會有人存疑,但正如李教授在文中所說:“歷史是永恒的謎,因為我們不能再回去。如果我不能給你提供最準確的史實,我將給你提供最合理的推理。”他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刑偵手段,為我們還原了一個被妖魔化的秦始皇,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膽而有趣的嘗試。
其實歷史也可以很有趣,通過各種看似無關(guān)的線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通過史籍論證及考古發(fā)現(xiàn),說不定在無意間就能找出早已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真相,還原古人真正所經(jīng)歷的故事,這不正如推理小說一樣有意思嗎?
當然,書中還有更多引人入勝的“探案過程”,想要知道答案的可以去看看這本《秦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