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在某方面有天賦,做任何事都期待迅速成功,快點看到結果。
記得我之前也總是被這樣的標題吸引:“一周掌握XXX”、“10天成為XX高手”、“30天迅速提升XX技能”。
學過以后發現一周、10天的功夫,自己并不能熟練掌握這項技能,就會很失望,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于是半途而廢。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過一次,學跳舞、學英語、學滑冰……
殊不知根本是剛開始的想法就出了問題,沒有什么技能是可以速成的,并不是自己沒有天賦,而是時間未到磨練的不夠。
最近反思持續寫作給我自身帶來的變化,1個月確實能形成一種模式,3個月能達到一個穩定期,而大概半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磨煉才會讓這件事情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2】
笑來老師說,迅速成功不可能,但是孫快速入門絕對是可能的。
在獲得某項技能時,要想盡一切辦法在最快的時間內,摸清楚最少必要知識。
比如做PPT的最少必要知識就是:簡潔、留白。我最近學習的視覺引導的最小必要知識就是:簡單的視覺元素和聆聽模型。
知道了最少必要知識后,不斷使用,反復訓練就可以了。
任何事,不要妄想你可以一上來就做得很好,剛開始的時候要平靜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走路嗎?開始的時候跌跌撞撞的,慢慢的我們可以靈活地走、跑、跳,最后熟練到做這件事情根本不需思考。
持續地做某件事情是習得技能的必要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快開始,然后盡快度過這個笨拙的階段就好。
【3】
然而在學習一個技能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陷入另外一個大坑: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記得去年剛剛練習寫作的時候,我不敢把自己的文章發到朋友圈,怕別人看了笑話。甚至自己公眾號起的都是跟我毫不相關的名字:“小小”。
唯一的原因就是:怕別人看了會嘲笑我。
有一天,我終于下定決心把公眾號改成自己的名字:“強大的小萌萌”,我希望別人看到我的文字,并期待得到反饋。
公之于眾之后我反而更有干勁了。其實不管是積極的反饋還是消極的反饋,都是給我最好的禮物,因為我需要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而不是像鴕鳥一樣把自己的頭埋在土壤中,以為看不見就是安全的。
而且我在心里反復告訴自己:
我在做的是成長的事情,即便是過程中有做的不好的時候也是正常的。別人的嘲笑也好,不能理解也罷,都是外在的東西,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就好。
【4】
剛開始覺得閱讀和寫作真的挺枯燥的,但是就這樣練啊練,越來越覺得生活中離不開它們了。
大概在第9個月的時候,我才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變化。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儲備水平都比之前高了一個level。
學好一個技能的好處真的不僅限于這項技能本身,更大的好處在于,我不再隨隨便便的判定自己:“我一定是沒有學XX的天賦”。
我開始相信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沒有什么技能是學不會的。只要快速入門,持之以恒的練習,假以時日一定能夠成功。
這種篤定的信念扎根在我的腦中。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曾經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干這個,沒有天賦干那個?
從今天起,踏踏實實地學習一項技能吧。
相信我,它給你帶來好處真的不僅限于技能本身,它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