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第 6 篇
關于“自律”這個議題的文章,很多人寫過,并且寫的很好。
“自律給我自由”,是新時代的勵志口號。自律體現在方方面面,學習、生活、工作、運動等,自律的人過的都很充實。
我不是做到最好的自律,但是對于一個運動發燒友來說,可以分享關于運動自律的一些心得。這篇文章篇幅很長,總結了關于運動時我的思考,我對如何養成運動習慣所想出來的小妙招。
目錄
一、自身趨向動力
二、必不可少的身體教育
三、行動力放第一位
四、最佳運動的時間
五、尋找榜樣力量
六、創造環境氛圍
七、總結
一、自身趨向動力
剛開始運動,你的行動力是什么呢?為了減脂、增肌、塑形,為了身材更美好一點,為了身體更加健康,為了增強自信,為了更加有活力。
對于運動的自我意識,應該是從很早就開始了。記得高中的每日晨跑,班主任帶著我們,一邊跑步一邊喊口號:我跑步,我快樂。
"你想聰明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來自于古希臘埃拉多斯山巖的諺語,就印在我們學校的圍墻上。
到了大學,跑步的人只有我一個了,有時候心里也在默念著口號,鼓舞自己的士氣。
從自身因素出發,我的堅持是因為不想做個半途而廢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的。對于運動這件小事更是如此,把平凡的小事堅持下去,就會變成一件偉大的事。一萬小時定律在學習和運動上是成正比回報的。
愛上運動的原因有很多,不得不運動的理由就是變得更加健康。
“我最近肚子有點大了”、“我太胖了”、“我得脂肪肝了”、“我想減肥”、“我馬上要拍結婚照了”......
“我有多動癥,一天不運動渾身難受”、“我要打比賽”、“我喜歡運動”、“我是運動員”......
上面兩種回答,第一種是外在因素,因為客觀原因不得不運動,去完成短期目標,第二種則是運動的內在因素,運動成為一種信仰和使命,比較而言,第二種更加讓人能夠堅持。或者說,對于運動的人來說,“堅持”是一個偽命題。
每個人對待運動的態度都不一樣,但是運動帶給人的快樂都是一樣的。
心理學家發現:人在運動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水平得到顯著下降,愉快度顯著提升。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體育鍛煉的短期情緒效應。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那些長期堅持鍛煉的人的精神狀態的確不一樣,他們很有活力,精神會很飽滿。
內啡肽是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分泌物,它可以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故被稱為“快樂激素”。當我們運動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進行內分泌活動,這時候大腦就會產生內啡肽這種物質。
運動還可以促使身體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也是可以讓我們快樂的腦內化學物質。因此,當我們運動過后會感覺心情好一些。
二、必不可少的身體教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美”的自我意識,你是如何覺醒的?
從高中學習繪畫以來,我的心里就有一個大概標準,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的,你要有發現美的眼睛。
比如,渾身都是泥巴的頑皮小孩,騎著自行車的一群少年,在田間勞作的男人婦女,在路邊拾遺的老人,熟睡中的少女,正在閱讀的青年,動態是一種活力的美,靜態是另一種安靜的美。
而身體之美,健康第一,美求其次。
女人一輩子都在成千上萬件時裝中尋找最美麗的一件,卻忘記了最美麗的衣服其實就是她們的身體和肌膚。——馬克·吐溫
無意間看到一個視頻,一排穿著旗袍的女人從馬路對面走過來,自信,有氣質,儀態端莊,讓人如沐春風。這群美麗的女子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事業。一眼就能感受到她們的氣場強大,是經歷過人生的女人。
配圖文案:做一個身體受過教育的人。
我的老師中,中國舞老師從小習練芭蕾,身材高挑,輕盈得像個仙女;爵士舞老師很時尚很酷,時而性感時而帥氣;肚皮舞老師則很嫵媚,妖嬈。
不同職業人群身體形態都不一樣,給人傳遞的第一印象也不同。有的人一看上去就是運動員,有的人一看便知道是舞蹈老師,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健身人群。
身體的教育,讓你的身體形態有記性,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氣質。那么,你希望傳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投資自己,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有價值。
分享一段我的自我投資學習經歷。
我的家庭條件一般,從小到大,一直都接受校園教育,父母對于我們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再去找一份好的工作。窮在對物質的欲望上,富在對學習的投資上。從小就比較懂事,也不亂花錢。
直到我上了大學,除了學費,每個學期都會做勤工助學,再去外面找一份兼職掙取生活費。當時大學認識的第一個朋友,是位健身教練,他在我們學校外面的一個高級健身會所工作,他們那里辦卡一年3000多。對于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2016年暑假,開始想要堅持運動,我第一次辦的是一張學校的瑜伽卡,學習瑜伽普拉提中國舞爵士舞肚皮舞等,為的是避免環境天氣因素,讓自己有一個運動的場所。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準時上課,從不缺課,時刻提醒自己,付費教育一定要讓自己學習到更多。
每天早上就在操場跑步,晚上一到六點,就到操場跑步熱身,30-60分鐘左右,再去瑜伽房上一個小時的課。這樣一天的訓練量就夠了。
第一學期快結束了,我對比瑜伽房和健身房的時間價值,覺得還是健身房比較實惠。一天四塊錢,可以洗澡,可以一天去一兩次,還有一天三四節免費團課,力量區有氧區又大又自由。
于是瑜伽卡結束就去咨詢,交了200定金,申請了一個星期免費周卡,等著第二年再來交齊余款。(真的是為了運動,一天都不能停止啊。)
然而,辦健身卡這件事情我還沒和家人說。過完年提前十幾天就來學校,找了一份短期兼職,距離健身房100米不到,每天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早上起來跑步,再去上班,下班了再去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健身房十點下班,我走路總是很急。
開學后又找了一份面包店的兼職,與健身房隔著一條馬路,一周去三次。每一次去都隨身帶著洗漱的衣服。有時候去健身房,身上還有甜甜的面包味,生怕別人路過聞到有些尷尬。
流淌著辛勤的汗水,每天走路腿都是瘸著,過著苦行僧一樣的日子。心想,這么累,健身這么辛苦,一定要成功呀。
兩個月的兼職生活,終于把辦健身卡的費用和生活費平衡了。這些擠出來的時間和背后的努力,都是不被人知道的。
別人在睡覺的時候,我已經起床跑完步了;別人在吃飯時,我在勤工助學做兼職;別人在追劇時,我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
最重要的感悟是,當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不要被物質所限制,適當的金錢輸出,會收獲更多意向不到的事情,比如:堅定的信念、更清醒的意志力。
從另一方面思考,我為什么活的那么累,別人買一個喜歡的東西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我,卻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擠出來的時間為何不去學習呢,利用自己的技能去掙錢不是更好嗎?
凡事都要從長計議。這件事情帶給我的是新的物質觀、學習觀。我不再把喜歡的事情放在心里一直拖延,直到別人做完了那件事,我還在觀望。
后來的兩年時間里,我自費考取了健身教練證、瑜伽教練證、學習了爵士舞。這三個教育機構,是國內較知名的機構,我的老師也都是業界很厲害的人物。
學習費用大概3-4萬,對于一個二十幾歲的窮學生來說,有點打腫臉充胖子。在二十幾歲的年紀,卻是學習的關鍵時刻。出于對學習的渴望,以及深思熟慮后對未來所做出的另一選擇。
我渴望更加專業,我希望我的進步是被認可的,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我希望做一個自身會發光的人。
三、行動力放第一位
如果你決定想做什么,不要拖延和糾結,立即行動。不需要計劃好才去實行。運動這件事只有邁出第一步才能真正感受。當你真正運動起來,時間會過的很快,猶豫不決、躺著玩手機的時間足以讓你跑完五公里。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運動。可以去健身房,或者選擇戶外運動。多樣性的運動包括:力量、慢走、跑步、自行車、有氧課程、瑜伽舞蹈等,室內和戶外運動結合,這樣,無論在哪里都能夠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
約上朋友一起運動。有時候一個人難以堅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運動,相互鼓勵,交流運動心得。
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每天刷牙洗臉,吃飯睡覺、出門帶鑰匙,都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當你養成了運動習慣,自然不需要”堅持“。
早晨第一件事是去運動。床永遠是我們身心溫暖的港灣。多睡一會怕睡過了,立馬起床提高效率。
身為一個晨型人,堅持早起已經形成生物鐘,只要前一天晚上十二點之前睡覺,第二天保證能夠四五點自然醒。
關于早起,公眾號寫了一篇“早起攻略”的文章。
起不來怎么辦呢?逼迫自己做一組平板支撐,這個方法是我在大三那個寒冷的冬天,為了不讓自己賴床想出來的絕招。平板支撐需要調動全身肌肉,可以讓你瞬間恢復清醒。
利用碎片時間運動。健步走時帶著計步器。如果學習和工作很忙,那就把花在路上的時間來運動。
上學的時候我一個人出行總是會避開高峰期,比如下課去食堂。如果遇見人流,我會加快步伐,甚至用跑的方式。
這樣的心理暗示以及記步器的記錄,會讓你保持運動的狀態。
就算很累還是要運動。辛苦了一天只想躺在床上,但是此刻給精神注入一劑氮泵,能你瞬間清醒。
疲憊著入睡會讓你思想失去知覺,運動完身體反而會更加舒適。運動中的深呼吸,身體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氣,腦內啡分泌,可以放松身心。
記錄運動過程,注意運動中的所有細節。熱愛運動或者長時間的人,都會給自己列訓練計劃和總結,這樣可以記錄自己的進步,設定新的目標。
一段時間后,你的安靜心率會變低。膽固醇、血壓、骨質密度、三酸甘油酯和血糖指數都會越來越穩定。
給自己制定獎懲制度。堅持一段時間,完成一個階段的運動量后,可以犒賞自己一下。買一雙喜歡的運動鞋或者運動裝,讓你在運動中更加有動力。
四、最佳運動的時間
早晨時段:晨起至早餐前5:30—6:30
上午時段:早餐后2小時至午餐9:00—10:30
下午時段:午餐后2小時至晚餐14:00—17:00
晚間時段:晚餐后2小時至睡前19:00—21:00
人體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鐘"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比如,身體吸收氧氣量的最低點在下午6:00;心臟跳動和血壓的調節在下午5:00到6:00之間最平衡,而身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間最敏感。因此,綜合來看傍晚鍛煉效果比較好。
此外,人體在下午4:00到7:00之間體內激素的活性也處于良好狀態,身體適應能力和神經的敏感性也最好。所以,專家提倡傍晚鍛煉,但在晚間時段,要注意運動強度,否則強度過高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妨礙入睡。
不管選擇哪個時間段,都要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來,我個人比較傾向于早上晨練,和健身房人少的時間段,這樣我可以安靜的鍛煉和思考,也不需要排隊等器械。
熱身,力量訓練,有氧訓練,體能訓練,拉伸,整理,每一項都不能少。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嘗試效率高的運動,比如:hit,tabata,burpees。出門出差可以隨身攜帶輕便的運動裝備,例如:彈力帶,跳繩,瑜伽毯等。
對于身體僵硬,久坐人群,可以適當練習瑜伽,簡單幾個動作就可以緩解不適,辦公運動兩不誤。
五、尋找榜樣力量
剛開始運動,我也是一個人,利用軟件keep記錄自己的運動生活。運動社交軟件上,有很多勵志的人物,有健身達人、網紅、明星、運動員、跑步達人、各行各業的都有。可以學習他們的訓練計劃和飲食計劃,了解別人如何平衡生活和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道恩強森(Dwayne Johnson),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他是好萊塢響巨星,是美國摔跤大王,也是熱愛健身的普通人士。
他的教練兼營養師George Farah對他曾有過如下的評價:“他非常熱愛健身,因此他很少選擇休息。無論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又或者他有多疲累,只要一到健身房,他絕對會用100%的態度和行動來面對!”
他對健身的態度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一般訓練時間久,有經驗的健身人群,對自我的要求會很高,健身是一件科學理性的事。
心情不好,生理期,疲倦,失戀,聚會,這些外在因素都要丟棄,行動力放第一位,哪怕只是機械式的重復,也要在平淡中找到快樂,而堅韌的品質就是在一次次挑戰中建立起來的,你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觀察身邊,不乏優秀又努力的人。不如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六、創造環境氛圍
除了營造外在運動環境外,還需要加強心理建設。
當你處于一種環境中,會不自覺的融入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個場域,都有其精神功能和實用功能。在圖書館,你會想學習,在家里,就應該好好放松休息,在健身房,就要好好鍛煉。
選擇健身房首先考慮個人因素。為了學習工作方便,節約時間,離家近,24小時的優先推薦。當健身成為一種習慣后,省時高效便是我們下一階段的目標了。
私人教練是你身材建設的導師,每個人都需要。如果你是剛剛踏入健身房的小白,最好是選擇一個教練,身材是你比較喜歡和追求的,性格也要合得來。報一階段的私教課程,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教練的指導下全身心投入鍛煉。對身體的投資,不必猶豫。
結交更多熱愛健身的朋友。當你想偷懶的時候,你的朋友或許正在鍛煉,那樣你也會有想去運動。運動會上癮,也會傳染給身邊的人。
了解健身達人的訓練方法。從很多社交軟件上可以認識很多健身方面專業的人,從現在開始,關注運動和飲食,早養生,早受益,少生病。
利用美圖法激勵自己健身。如果你看到一張好看的圖片,一定會被吸引,不如嘗試Cosplay。愛上運動之后,我更加喜歡攝影了。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當下,記錄著自己每天的進步。
七、總結
習慣的養成,需要堅定的信念、神圣的使命感以及馬拉松精神。
人的核心競爭力超過一半來自不緊急的事:讀書、鍛煉身體、與智者交朋友、業余愛好。
既然認準了一條路,就不要去打聽要走多久。
我想,每個熱愛運動的男生女生心里都住著一個英雄或者神奇女俠吧。在你脆弱、無助的時候,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你,堅持,再堅持一會兒,就離勝利不遠了。
最后,送上山本耀司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