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聞總是會看見一些因為玩具購買不當,而導致孩子發生事故。
比如
淮安一名一歲男童,在玩耍時誤食了“水寶寶”,引發腸梗阻險些送命。
8月大孩子被父母過早放入學步車導致受傷,而這已經是該醫院的第8個案例。
某兩歲男孩眼瞼腫脹、鼻部膨隆,醫生驚訝地發現,男孩鼻腔內竟然藏著一顆直徑1.5cm的玩具小球。
據統計,2015年全年,美國市場上因玩具造成的兒童事故高達25萬余起,其中致死事件11起。
大約每11分鐘便會有一名兒童受到玩具的傷害。
而導致這樣的后果都是因為父母對玩具知之甚少,沒有正確的認知。
玩具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我們不可能永遠也不給孩子買玩具。
不過我們不用太擔心,只需要掌握好正確的購買方法,就能保護好孩子。
我們來看看醫生是如何建議大家購買玩具的?
1
4個訣竅教你選真正的好玩具
依據年齡
0-6個月的孩子因為身體發育還沒完善,也玩不了復雜的玩具。
建議買能促進視覺,聽覺,觸覺刺激的玩具,比如搖鈴,玩偶等。
6個月以后就可以買能做精細動作的玩具,讓孩子可以進行裝,拼,挖,捏等動作。
依據性格
孩子達到足夠的年齡,會開始形成自我意識,表現出
這個時候可以通過玩具,幫助孩子培養成健康良好的性格。
內向的孩子,可以多買些社交類玩具,能夠和別人一起玩的。
讓孩子能夠學會和別人交流和溝通,如工具箱,過家家等。
活潑的孩子,這個時候要選擇可以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玩具。
比如拼圖類,積木類等。
安靜的孩子,就選擇一些可以讓他能動起來的玩具
比如玩具車,球類,智能機器人等。
看3C或CE認證
3C強制性產品認證是國家推行的一項重要的市場準入制度。
CE認證是歐盟認證的標志,范圍是歐盟所有的成員國,3C認證只是中國地區。
這些認證都是為了保護廣大消費者人身和動植物生命安全,保護環境的。
在購買玩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產品包裝是否包含這些標識。
現在一些未獲3C認證的企業也在玩具外包裝上貼上了3C標志或者CE認證。
所以父母在買的時候,建議去網上查一查真偽。
需要注意的是,3C標志只能說明這個產品是安全的,但是質量好不好就不一定了。
自己測測質量
用手在玩具的表面上摸一摸,特別是硬質的玩具,看看是否有可能刺傷或者銳利的尖端和邊緣。
毛絨玩具里面的填充物手感是否均勻,捏捏里面有沒有硬的東西。
看下玩具各個部件之間的間隙是否接合,在玩的過程中有沒有松動。
帶有聲音的玩具,要仔細聽下發生的聲音是否適中,有沒有雜音等。
如果是毛絨玩具的話,可以輕輕拍打一下,看塵埃是否飛起。
聞一聞這些玩具有無異味,如果有一股很大的塑料味,就說明這個玩具的質量不好。
2
父母常犯的3個誤區
買貴的玩具不如買孩子喜歡的玩具
很多人都覺得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越貴的玩具肯定越好。
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孩子在選玩具的時候不會去看玩具的價格,更多的時候看玩具好不好玩。
只有大人才會用金錢去衡量一切,不過并不是說價格貴的就不適合孩子。
而是在購買的時候不要只看價格,更多的是要注意孩子是否喜歡。
其實一些能夠讓孩子開心,造型簡單的玩具反而更吸引孩子。
買玩具的時候不能只看智力開發
部分父母在買玩具,只會考慮到這個能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但是玩具的意義并不是局限在智力方面,還有更多的積極意義。
每天都在說勞逸結合,寓教于樂也是這個道理,玩具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娛樂,學習不過是附帶的事情。
有些父母以為電子游戲機幾百元一個,送給孩子算是很高級的玩具,看不起木頭積木以及簡單的玩具。
殊不知前者培養“賭博心理”作用很強,而后者可以讓他動動腦筋,促發他的創造性呢。
因此,父母應該對玩具重新進行一次全面的認識,懂得各種玩具的功能和作用。
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
其實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厭舊,因為這是他們的特點。
也許父母剛給孩子買了個新玩具,還沒怎么玩就扔到了一邊。
所以孩子玩玩具時,父母不要一下子拿出一大堆玩具。
先收起一部分,只留下一小部分。
過一段時間后,當孩子淡忘了收起的玩具時,再拿出一小部分。
這樣能使寶寶對這些似曾相識的玩具重新產生新鮮感,從而提高玩具的利用率。
注意的是,當孩子逐漸長大,也需要購買新玩具。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玩具,但玩具在精不在多。
孩子的快樂程度并不會和玩具的數量成正比。
此外,不管是多精美有趣的玩具,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也難以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我們的陪伴永遠比玩具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