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擁有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讓自己受那么多委屈,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他們只看到自己失去的,而忽略了自己擁有的。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身體,一個美滿的家庭,一份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這都是另外一些人很奢望的東西。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珍惜自己手中所擁有的東西,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富足,才能感覺到幸福快樂。

很多先天或后天殘疾的人,要比健全人更難在世上生存,他們所承受的生活壓力會更大,但是他們仍然不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努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個人。

海倫凱勒在一歲多時突然得了一場大病,病好后,卻失去了視力。剛開始,她不能適應,大哭大鬧,亂發脾氣。但是后來她遇到了沙利文老師,改變了她的命運。在沙利文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海倫凱勒開始用觸覺認識世界。她們在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海倫凱勒學會了盲文,讀了很多書,變得心靈強大。經過努力后,海倫凱勒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人,光榮畢業,后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她根據自己的個人經歷寫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偉大著作,暢銷全球,數年不衰。海倫凱勒被譽為人類意志力最偉大的代表,她對抗生活的勇氣,鼓舞了無數在痛苦中悲觀失望的人,令他們重新獲得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作品文集中的一篇散文,作品文字優美,感情細膩,表達了她對光明的渴望,啟迪人們應該珍惜每一天。

在作品中,海倫凱勒規劃了給她三天光明時,她打算怎樣度過這三天光明時光的。

在光明的第一天,凱勒想看看身邊的朋友。白天時,她會把身邊的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的樣子都看清楚,牢牢的記在腦海里。把熟悉的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房間里的小擺設,壁畫,地毯的顏色形狀都記住。黃昏時,到森林里去散步,記住大自然的樣子。

光明的第二天。白天時凱勒打算去自然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她想了解藝術,了解歷史,借助藝術的魅力探索人類的內心世界。晚上時她想去電影院或劇院,看看藝術的動作之美。

光明的第三天。海倫凱勒想在人類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她想去紐約市區,走遍城市的各個角落,看看人們忙碌的樣子,看那些令人快樂或者憂傷的景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所描繪的三天光明時光的生活,雖然是海倫凱勒幻想出來的,但是從作品中可以感覺到海倫凱勒對于生命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

文章最后,凱勒奉勸身體健全的世人,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好好利用自己的感官,善用自己的天賦,就會為大自然一點一滴的美好而感動。

人們總是對所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直到失去之后才懂得他的重要。從現在開始,從此時此刻開始,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吧,好好感受身邊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親人朋友的關愛,我們會覺得自己真的已經很幸福了。

俗話說:知足常樂,這是前人的智慧。只有珍惜自己擁有的,才能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