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輸入法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就是對比各家輸入法的吸星大法,誰的算法吸詞、拆句成詞、智能糾錯能力強,誰的效率就高。當然,某輸入法只顧吸詞、不進行分拆也會有很多問題。有些敲錯的句子也被反復推送至默認位置。比如,現在很多人把“待”寫成“呆”,深圳的抗疫宣傳上都把“待在家里”寫成“呆在家里”,這就是整句輸入造成的后果“一次錯、一直錯”。
鍵盤布局對拼音輸入法效率也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同樣按鍵順序候選拼音的多少,會影響匹配的復雜程度,同樣按鍵順序上候選拼音越多,匹配精度就越低。另一方面,視覺影響對于從語言到鍵盤的反應。
某輸入法超級皮膚可以自定義鍵盤布局,于是做了幾個不同布局,簡單的對比了一下。
注音全鍵盤、拼音全鍵盤、注音九宮格、拼音九宮格(字母表)、拼音九宮格(bpmf)、拼音T13鍵盤,詳見附圖。
拼音九宮格(bpmf)元音一字一鍵,主要是方便帶調拼音及國際音標用途,不影響比對(畢竟元音字母的使用頻度要高很多,有資格一字一鍵)。
拼音九宮格(bpmf)比拼音九宮格(字母表)的效率高一些,主要是視覺反應。拼音九宮格(bpmf)按發音部位排列,腦袋里想到的話直接反饋到鍵盤位置,少了中間轉換的過程。日語九宮格輸入法就是按行歸鍵。
全鍵盤比T13鍵盤效率高、T13鍵盤比九宮格鍵盤效率高效率高。這個主要是候選拼音的多寡的問題。
全鍵盤按鍵系列的候選拼音是唯一的,基本只涉及隔音符號和糾錯帶來的額外候選拼音。因此全鍵盤效率比較高。
T13鍵盤一個按鍵上兩個字母,按鍵序列候選拼音會多一些。九宮格鍵盤一個按鍵上三四個字母,按鍵序列的候選拼音就更多一些。漢語拼音的拼式只有四百多個(帶調的話一千三百多),因此T13和九宮格方式可行。英語等印歐、含閃語言因拼式太多,T13和九宮格完全無效率,因此Gboard印歐、含閃語言壓根兒就不提供九宮格鍵盤布局。至于日語(假名直輸),主要是借助點畫功能,以cover假名數量太多的問題。當然,全鍵盤的按鍵略小,也容易引起誤觸。
至于民間(網絡上)流行的T17和T14鍵盤,其實和T13一個道理。只不過T17采用六列,按鍵小一些,但有八個字母鍵是一字一鍵,按鍵序列的候選拼音要少一些。
至于雙拼,其實用T13或九宮格都沒有效率(除非是米旮旯之類根據九鍵重新組合的),主要是雙拼縮短了拼式,候選拼音自然就上去了,九宮格一個按鍵三個字母,候選拼音基本上就是九個。實際上,全鍵盤雙拼,九宮格應該三拼才是對等的,畢竟26×26=676,8×8×8=512,九宮格三拼才夠用。
總而言之,按鍵多、效率高,但按鍵多、容易誤觸,這個需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