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匡來找我喝酒,我們大概有半年沒見了。我當時正在看女排決賽的回放。奧運會已經結束3天了,才終于有時間從頭到尾看一場完整的比賽,還是回放。昨天還看見一個哥們兒發朋友圈說,奧運會都結束了,還沒來得及看開幕式。有時候真心覺得自己好窮,窮的買不起時間。
老匡說,你知道嗎,本來這個時候,我應該在里約的。
老匡有個好朋友,兩個人上學的時候就認識了。04年暑假,老匡每天都去朋友家寫作業看奧運會,那時候張魔王還在打球,郭晶晶還在跳水,女排也拿了冠軍,老匡說,要是能在現場看多好啊,我們喊加油,他們都能聽見的。于是兩個人約好,四年以后要去北京看奧運。08年,老匡正好在北京上大學,但是好朋友卻在美國參加workshop。老匡說,沒關系,12年一起去倫敦。又過了四年,兩個人剛工作,老匡一個月的工資在北京交完房租,就只剩飯錢。太窮了,連承德都去不起,去毛倫敦啊。朋友說,沒關系,從現在開始攢錢,16年去里約。現在錢不是問題了,老匡還是沒去成。接了新項目,天天改方案。老匡說,為什么約好的事情,總是辦不到呢。
比如,約好周末看電影的,沒去。說好要減肥的,半夜又叫了小龍蝦。明明說了愛一輩子,兩個月就分手了……
100個約定,99個都是用來爽約的。100句誓言,99句都是吹牛逼。
然鵝,我們依然熱衷于做出承諾和約定。——萬一實現了呢。
經歷現實世界的殘酷和事與愿違的無奈,約定往往帶上浪漫的屬性,成為一個美好的愿景。
比如和朋友約好一起努力,考同一所大學,去未知的城市。這樣的約定極具畫面感——成年人的自由世界,更廣闊的天地,多元背景的朋友,更多戀情的可能。永遠不要低估意淫的力量,但也不能只有意淫的力量。
有時候,你也需要一場約定來給自己打氣。CEO站在椅子上,拍著胸脯說,兄弟們拼了,好好干,年終獎翻番。你一天14個小時盯著電腦寫文案改方案做excel看計劃書,和小人撕逼被上司虐哭,累到吐血還在咬牙堅持,只因為老板和你有一場歃雞血為盟的約定。
約定也是一場期待。
據說,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三件事情,是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盼望好事發生的本能,對未知產生的熱情,帶來某種前行的動力。如果你經歷過足夠負面的事情,對付過足夠奇葩的人,處理過足夠糾結的感情,會尤其明白“一場期待”的現實意義。即使一場期待無法改變現實處境,也至少可以改變心理處境。
有時我們太渴望感到幸福,所以總想有所期待。然而,有的期待可以憑空實現,約定卻是事在人為。你可以指望一場大雨解救干旱,一場邂逅遇見真愛,卻不能杵在原地還想追上誰誰誰。
大部分約定都是無法實現的虛妄。尤其是那些,在需要感到幸福的時刻,隨意想到的約定。你不太考慮實現約定的難度和成本,也不會考慮失約的后果。說到底,你需要的只是約定的事情一旦實現所帶來的安慰和滿足感——通過假想的方式來獲得。所以失約變得稀松平常。
有時你無法評估一個約定的重要性,更加意識不到它們附帶而來的屬性和影響。比如說,和愛情有關的約定——愛你一輩子。這大概是一段感情中,最常做出的約定。以前我寫過,有個姑娘一直問他男朋友,會不會愛她一輩子。這個男人說,我不能保證愛你一輩子,但是我會努力愛你一輩子。然后我朋友就哭著喊著說這個男人不靠譜。其實我覺得這個男人比那些整天把“愛你一輩子”掛在嘴邊的人更值得依靠。一個認真思考約定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兌現承諾。
沒有人可以保證在幾十年的漫長時間里只對一個人產生愛情,你可以管住下半身,但是管不住心啊。99%無法實現的約定還硬要去約定,根本就是騙子啊。這種誓言就是毒藥啊朋友們,讓你淪陷于自我欺騙和精神麻痹。有的時候,我們想要的只是約定帶來的安全感,而不是真相。但是語言帶來的安全感,往往是最不安全的。因為“口說無憑”,沒有堵上時間、身家、情感或者性命的擔保,都可以被輕易破壞。
婚姻,也是一場約定。婚禮上的一條條誓言都是這場約定的具體內容,婚姻以契約的形式維系這段關系,可以沒有愛情,不能沒有責任。責任感的缺失,也是失約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竭盡所能,依然沒有辦法兌現承諾。在實現約定的過程中,要面對太多挑戰和意想不到的障礙,讓你精疲力竭或者無所適從。比如減肥這種高級難度的自我約定。別人吃水煮魚的時候,你只能吃兩口豆芽。別人吃粉蒸肉的時候,你只能挑兩塊土豆,哦,no,土豆也不行,淀粉不能碰。別人剝小龍蝦的時候,你只能看著!別人睡懶覺的時候,你還要去跑步。整個過程就是和自己較量,與自身惡習的一次對抗。沒有堅強意志力的人都會半途而廢。
在兌現約定的過程中,困難也許并不來自自己,一切客觀條件都有可能成為障礙。就像老匡和他的朋友,最后因為工作的困境,沒有實現美好的出逃。
又或者,你并沒有被打敗,而是一段時間以后,對當初的約定失去了興趣。幾年前剛在北京上班的時候,非常疲憊,也非常困惑。北京很大,卻難以容身,有很多人,但并不相識。不習慣北方的天氣和食物的口味,每天都很忙,又不知道在忙什么,每天都很累,也不知道累了半天,為的是什么。當時很想回成都,覺得回家以后,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就和自己做了一個約定,三年以后,一定要回家。但是熬過了一段時間的不適應,以及這種不適應帶來的陣痛,開始重新認識北京和自己當時的處境。在看待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站到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機會、人脈、視野、前行的速度。
于是我不再熱衷回家這件事。
所以,這真的是件有趣的事情。從最初的許諾,努力的過程,以及最終的結局,呈現出來的東西太豐富了。有人性的弱點,有人生的態度,有付出,有沮喪,有幸福感,也有遺憾。有不計后果,也有量力而行。如果你真的全力以赴去履行過某個約定,就會明白,不必過于狹隘的去接受失約,無論失約的那一方是自己,還是對方。
正是那些沒有完成的約定,才會讓你反思,也正是留有遺憾,才能讓你在急于前行的路上放慢腳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所在。
梭羅在《瓦爾登湖》里寫過一句話,“我們也許不能夠在一個約定的時日里到達目的港,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約定的真正意義便是在于,一次交付真心,以及經過思考后的慎重決定,結局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兌現的過程中,經受的考驗,體會的快樂,承受的痛苦,以及收獲的經驗。
不要讓約定變成一場負擔,也不要害怕無法兌現的失落。因為你總會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