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mily? DONG? ? ? ?圖|源自網絡
全文約? 2500字 ? ? ? ? ?建議閱讀?6?分鐘
送別家人返程,回到公寓,像往常一樣,整理和收拾。
戴上口罩,套上洗手套,開啟吸塵器,每次做家務都很有儀式感。
想起往年的國慶節,我多數時間或出國游玩,或回家陪伴家人。今年卻不同,他們來京陪我過節。
長大后,踏上火車那一刻,印在車窗那張側臉,離家鄉越來越遠的時候,都還沒有意識到,從此故鄉只有冬,再無春夏秋。
都說只有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這話一點兒都不假,雖在異鄉,卻感覺像回到家鄉一般,時光也顯得不那么匆忙了。想起那晚,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時,姐姐禁不住地感慨說,“有點兒過年的味道呢”。
01、
這么多年獨自在外求學和工作,鍛煉了一身能夠獨立生活的本領,很多時候自感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是難不倒我的,弄堵塞的水管通道我會,換燈泡也可以,組合一個小家具也行等等。可,唯有一件小事兒,直到現在我仍舊搞不定,那就是縫補衣物。
想起有很多次,被衣服或褲子上忽然掉落下來或莫名失蹤的一顆紐扣或某處的開線搞得猝不及防,狼狽不堪。家里雖常備針線,但每次都把那件衣服晾在那里許久,直到拖延到不得不解決問題時,我才逼自己穿好針線,試著去縫。
每次,我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后想著母親在家縫衣服時的那個樣子和姿勢,對,就是你現在在腦子里想的那樣,很容易,對吧?可事實上,我拿著早已穿好的針線,就那么盯著那幾個扣眼兒,發呆許久。
我在想,要從哪一個扣眼兒穿過去才好,是橫穿線還是縱向穿線,扣眼兒和衣服之間保持多大的距離才不至于縫上后不方便系,再者就是怎么縫上之后才不至于讓那堆雜亂無章的線看上去像一個「線包」那般不美觀等等。想到這些,索性就把針線收起來,然后安慰自己說「還是過幾天帶回家讓媽媽幫我縫起來吧」。
所以,每次母親來京,我都讓她備一些針線,而每次來時的必要任務就是幫我把那些已經掉落的紐扣縫上,當然還有那些搖搖欲開裂的針織衫的線頭。
看著母親戴上老花鏡,熟稔縫合的動作,我禁不住笑話自己,「都這么大的人了,竟還不能完全脫離母親」,頓時心生慚愧。
我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變老。此時的母愛,對我來說不再是養育和陪伴的時光,而正是這些日常生活中我依舊不能做到的實際需求,而這些,恰恰也只有母親才可以滿足,就如同她親手縫上的那顆扣子,我穿著才安心。
想起詩人洛夫在《母親》中的開篇,這樣寫道:
“母親,
卑微如青苔,莊嚴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她是莽莽大地。”
引文,獻給我的,你的,我們的母親!
02、
有個小長假,忽然感覺解決掉了很多事情,滿心的成就感,而那些事情無非就是些平日想做來不及做的一些小事兒。
比如,翻箱倒柜找出粘合膠,重新貼了一下照片墻上某個掉落已久的相框。之前它掉下一次,你重新粘上一次,它再掉下來你繼續粘上,可反反復復只見它一次次掉落,仿佛是和你在躲貓貓一般,考驗著你的耐心時,也就索性把它放在一邊了。一邊納悶著為何這么多相框就它自己老是掉下來,一邊又不想面對沒有它組成的那個整體形狀的不完美。
這下,終于有時間了,解決它。
再比如,門簾終于被掛起來了。回想那根在搬家時找不見的門簾桿,索性也就把那塊門簾布疊好放在進門鞋柜上,幾個月之久。有很多次,心想上網購物時順帶著就買一根兒了,但每次都把它遺忘,而后想起來時卻又不想因為這十幾元的小物件搭上近一半多的快遞費,所以又是一陣拖延。
這下,終于有時間了,解決它。
還比如,你穿的那雙高跟鞋的鞋跟兒上那個從被磨平的膠皮里凸顯出來的釘子,讓你在一段時間里走路時兩只腳著地卻發出不同的聲響,你心想著哪天找個街邊修鞋的老大爺換一下就好,可依舊是拖了再拖;還有,需要更換電池的那兩塊都停了近半年的機械表,也幸虧你有一串色澤比較耐人的珍珠手鏈作為替代物,才不致讓習慣了戴手表的你總覺左手腕上光禿禿的。
這下,終于有時間了,解決它。
當然,我知道你肯定還做了很多很多件小事兒,比如清洗了洗衣機,比如把花灑裝進用兌了水的白醋里泡了一會兒分解沉淀了很久的水銹,再比如更換上了那支燒壞的燈泡,等等。
你說,做完這些,你感到滿滿的成就感,于是你想到那句話,「在現實生活中,將你擊垮的有時候并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非常瑣碎的小事」。
至此,我想,你可以繼續大步往前走了!
03、
翻看朋友圈里大家定位在各個國家和城市的旅行照片,才暮然間發覺自己竟到訪過這么多地方。每一張照片都仿佛提醒著我曾度過的那段以夢為馬,勇闖天涯的歲月,也只有經歷過了,才會看淡,才會放下。
美食、美景、美色和一切聲色犬馬的浮華如欲望,欲望有時卻是牢籠。可人人都想要吶,心想不枉費來此生走一遭,所以會自己把自己送進牢籠,而后才能真正遠離牢籠。最早的牢籠,何嘗不是種自由。
想來人生也如此,難免一局又一局,總得先入局,再破局。
30+了,聽著剛剛畢業的小姑娘們說愛情,說職場,她說得激情洋溢,你卻聽得云淡風輕。她和你分享著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她會暢然未來五年后的自己,仿佛明天就是五年后。
你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滿眼都是夢想二字,如今卻明白了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輕盈,而是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
04、
每年國慶節,結婚的小伙伴一波兒接一波兒,禮錢已經拿了成千上萬,每次參加婚禮都被感動到掉眼淚,與此同時,也會被問到「你什么時候啊,趕緊著點兒吧」。
常常笑而不語,因為怕說出自己的想法會被輪番攻擊。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段話,它說:
「真正的婚姻到底應該是什么?就是兩個很有趣的人想一起玩兒。是的,我一個人玩兒也很開心,但我和你一起玩兒會更開心。而這個境界的前提,是你自己有獨立的經濟條件,有獨立的人格,有良好的朋友圈,有多種多樣的愛好,并且對外界永遠保持好奇心,然后你碰到了一個想一起看世界的人。」
如果還沒遇到那個一起想看世界的人,那也不必太著急。你不一定非要嫁給一個人,才跟他在一起談天說地。慢慢喜歡,不好嗎?
23歲結婚,很好啊,人家早一步遇見愛情,如果35歲嫁人,也很好啊,只是愛情來的晚一點而已。有時,大家都太想要一個結果,太著急付出后看到回報,也就少了那些慢慢堅持后的樂趣和回味,看到別人怎樣,你也要怎樣,卻忘了你的人生有你自己的節奏。
我只想慢慢喜歡你,可以嗎?
結束語
看見身邊很多人把生活過得如戰場般激烈和豐富,艷羨之余自感自己的生活稀薄和緩慢。有時,難免拿自己與他人相比,自覺胸無大志。
忘了是誰說過,「人最重要的是你每天的日常生活是怎樣子的,而不是你的生活目標是怎樣的。若要真正過得快樂,所有的人生目標都必須落在雕刻“日常生活”這四個字上。」
便只好拿來安慰自己說,這就是我的日常。
心想,山有峰頂,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回轉。
只是早晚罷了。
以上,
感謝你的時間。
-END-
關于作者:蓋洛普全球認證優勢教練,生涯規劃師&講師,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指導師(在讀),法國里爾商學院MBA,外企HR,國內多家職業發展平臺簽約導師和顧問,簡書、知乎、豆瓣、壹心理平臺優質創作者,助力個體及組織生涯規劃與心智成長。
公眾號ID:生涯規劃與心智成長(EmilyDONG_2016)
知乎、簡書、豆瓣、壹心理ID: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