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來講講我所見的寧波自然風光、吃吃喝喝,還有寧波現代城市的印象。
一、雪竇山。
似乎不高。路程設計上很好。盤山巴士,可以直接到山腳下。上下有索道還有小火車,也是盤山而建。他們說浙江的旅游資源開發過度,其實是褒獎的說法吧。旅游就是現代人出來走走停??纯吹男蓍e養性之所,配套當然要跟上。
浙江一帶的風景不論,大抵都差不多,青山綠水、小家碧玉,連見到160多米的瀑布飛流直下時,我也覺得那氣勢一點也不囂張,反倒看著頎長秀美。這就是我對浙江山水的印象。
當然設施齊備就不免大興土木。蔣介石故居、蔣母墓園、雪竇山上的“人間彌勒”,莫不是重建、重修萁的。
感謝浙江人民對傳統旅游業的貢獻,這也為后來人留下了史學見證。
這些景點的修繕完整后,讓我們一時感嘆門票的昂貴、商業氛圍的濃郁。導游也一再提醒,不買不要討價還價,以免會與當地人產生肢體沖突等。就算如此,我們還是輕松的享受著這些便利,暫時過濾掉讓你覺得不快的部分。
二、寧波海鮮酒店城。
海鮮酒店城都很大。我們近30個人,每次要圍上三桌,而定包廂時,仍然只需要一個房間就可以了。收服務費。上菜快。
先說菜品。到寧波當然是吃海鮮。品類豐富、齊全,各種烹飪方法。因為完全是只知道吃喝,不論菜名,只看口味,不論價格(公司團隊出行)的。所以我們的選擇面很大,幾乎每頓飯幾乎沒有重復的菜品。海鮮、所有的綠葉菜都很新鮮。
連吃了三頓。
其一,習慣性服務。幾乎沒有餐前毛巾和餐巾紙,餐前茶的習慣,只有最后一家有。恰恰是最后一家讓我們所有人嚷嚷服務員,菜在旁邊桌子上,遲遲不端上桌。分工的明細在繁忙作業時出現問題。交叉工種必須要培養。
其二:菜品都偏咸,特別是中間那頓的農家菜。曾經一個寧波朋友說,寧波人自己做菜更咸,咸菜更下飯。對于一個只吃菜難得吃主食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煉獄。一段飯跑了三次洗手間,吐掉再漱口,重新入席。如此,舌蕾已經被刺激的咸,包裹到無法再繼續嘗新的時候,我就果斷放棄了,只好轉戀素食,并獨享了一大盆西瓜。那個嫩和甜。
其三:新鮮。嫩。原生。好吃。
其四:不知道是否地方保護主義。啤酒沒有我們通常多見的青島、百威等,只有當地的。度數偏低。干白很便宜。好喝。
三、年輕人的娛樂。
場所:天一廣場
昨晚,我們在天一廣場附近逗留了很久。酒足飯飽在噴泉廣場閑逛時,人群還是熱鬧和年輕一族居多。
廣場很贊是因為地坪上的噴泉,還有繞著廣場的一條河,河面豎了幾排通透的廣告燈箱,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整個廣場被陸地噴泉和水上燈箱分隔成一個個區域,開闊林立但并不建高樓大廈,都是獨立的商業,形成這樣風迤邐的廣場,年輕人一定喜歡在這里逗留了。
同事說,寧波到處看起來都很新。也許是我職業病的緣故,我看到候車亭燈箱改造城立體的食物模型展示,還有看到寧波的自行車棚及伸出來的交通指示燈,上面有廣播信號,正熱情洋溢的播報著便民信息…… 發現這些,確實讓我激動了一把。
寧波政府花了大氣力在公共設施和便民服務上,真是可圈可點了。整個城市的市場化、開放度、靈活度在某些地方應該是超出了上海。杭州在便民設施也是如此。此處給大贊。
場所:某量販KTV。
一幫人找KTV時,確實讓我們大跌眼鏡。幾乎找不到一家“知名”連鎖KTV,在北京和上海,幾乎不會碰到這類尷尬。就其原因,是知名品牌不愿意進二線城市,還是寧波的地方保護主義呢?這個不得而知。
進場了解后,消費確實很低,相比上海節假日可能便宜不止一點。音響效果尚可。服務熱情有余,管理一般。設施老舊,沙發都是脫皮,新舊交替,舊物利用的時期,我們只好在這樣年輕的場合也自high了一把。
寧波年輕人不缺乏活躍,他們的熱情大膽,奔放自由的個性似乎比上海更甚。我不知道他們長大后是否會子承父業,或是白手起家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無論他們做什么,我都相信一定能做好。
回頭看鎮海事件。略。大家可以問度娘。
另一件事。
最期的活動,5月份穿越沙漠毅行?;顒拥膮⑴c者MBA聯盟,人大人代表團的同學們講:300多個人在青海進沙漠,100多人被困,凌晨12點,一個寧波籍老板不顧景區勸止,冒著生命危險,開著自己的越野車往返10多趟,救出50多人…… (也許我的數字不一定準確,但我想表達的意思你應該明白。)寧波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
同事問:寧波有什么知名的大企業嗎?比如五百強?或跨國公司?
真把我問倒了。也許我們真該想想是民富國強還是國富民強了…… 這是個大話題,但我不會提。因為我還想坐在小河邊看看三輪車過橋,橋下婦女們洗衣服,男人們垂釣。一幅多么得意的場面呢。
不求大富大貴,但盼和平安寧。
寧波印象完結。
2014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