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時候,夢想是叫不醒人的
大學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句話,“每天是被自己的夢想叫醒的”。
有段時間,我就拿這句話來激勵自己,雖然我那時候以為的夢想,是我誤以為的夢想。
在剛剛打下雞血的時候,這句話是很有效果的,你還能記住那種熱血的感覺,靠這份熱血去頂住冬天的寒冷。
可是多用了幾次之后,這句話就沒有它的力度了,因為這份熱血,你已經體驗過,非常熟悉了。
而棉被外的寒冷,完全足以澆滅沒多少溫度的“熱血”。
夢想太遙遠,哪里抵得上現有的溫暖。
太遠的東西,和要不到的東西沒什么區別嘛,那還怎么刺激我去行動?
-2-
惡心的力量
“惡心”是很有力量的,是因為我發現有一些看起來很負面的情緒,反而更能促進一個人去做一些事。
比如“被看不起”的人,常常會在心里憋著一口氣,想要通過把事情干好給自己做好證明。
究其根源,是因為被“侮辱”、“傷害”這樣負面的情緒,比起“熱血”這樣正面的情緒,會在心里存在得更持久,更有力度。
也更能迫使人去做出改變。
因為勵志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很快會消散的,但是侮辱,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不能忍受,不可以忘記的。
所以,像“惡心”這樣的負面情緒,能夠當下立刻馬上的讓你感受到,并促使你做出改變。
比如我是一個很討厭鼾聲的人,所以在不想起床的時候,我就會有意識的放大室友的鼾聲,去注意的聽他的鼾聲,聽了幾聲之后,我就忍不了了,于是就起床了。
而剛才,情緒里不想寫文章,于是在心里對自己說,“你怎么這么沒用,一篇文章你都寫不了!”
被自己罵過之后,體驗了一下那種“沒用”的感覺,就趕緊寫了起來。
-3-
有效,慎用
這種攻擊性的情緒雖然用在自己身上很有效,但是用起來還是需要慎重一點的。
因為你對自己說的每句話,是會在心里留下痕跡的。
人可以通過有意識的使用自己的認知去改變行為的,只是你使用過的認知,最后還是會變成你的一部分。
但如果真的想克服起床難這件事,你就試著多想一些你厭惡的事情吧,或者把你厭惡的東西放在你的床邊,不過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這樣,導致你睡不著~
至少寫完這篇文章的我,是沒有太多成就感的,因為這種貶低帶來的憤怒,和滿懷期待的寫下想表達的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情緒是非常容易變化的東西,為了堅持做下一件事,不得不多想點辦法。
在“堅持”面前
我愿意扔掉一些“喜悅”
文章寫于18:28
完成于19:03
今日完成“一小時寫作計劃”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們都有關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