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陽三水
早在半月前,網研社就在問取聯系方式,那時候沒說具體做什么。
這會兒,收到這樣的禮物,實在心里暖暖的。
與此同時到來的,還有兩份榮譽證書。
看到它們,就回想起這一年來在網研社走過的日子,還有這個暑假中,關于年會忙碌的時間。
。。
從去年的教師節開始,啟動了日更的模式,到現在,已經是日更第376天了。
這一年來,《教育的目的》讀書筆記54篇,參與網研社分享文章35篇,學生習作及文學作品閱讀札記47篇,班級故事34篇,生活的一些瑣事記錄35篇,新網師學習筆記21篇,反思筆記51篇,南明網師學習筆記16篇,外加童書故事15篇,關于疫情的文章19篇,優秀老師傳記16篇,長篇連載19篇,以及一些詩歌作品,共計有一百多萬字。
這內容看起來非常蕪雜,亂得不成樣子。
可我知道,在書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是用心的,是認真的,是用自己的心來記錄自己的生活所得。
還有要說的一件事兒,就是我的長篇連載小說《眉間心上只有你》,再有三四天就全部結束,共計82萬字,歷時半年時間。
兩下算起來,這一年,近乎寫了二百萬字。
。。
寫多少,存多少,并不能算是多大的功勞,輸入多少,輸出多少,也不能算是多大的成績。
我只是覺得,只要行動在路上,只要在回望自己身后足跡的時候,沒有什么遺憾,沒有什么后悔,那就是最好的。
去年10月份,乘坐綠色直通車解決了職稱的問題。
想起了那段日子,就感覺是暗無天日,要有教育隨筆的書寫,還要有小說連載的書寫,重要的是職稱文件的處理。
三件事情加起來,那段日子幾乎就沒怎么上課,每日里,都是數學老師在教室里忙碌。
如今想起來,仍是心存愧疚,為自己有著這樣一位好搭檔,開心得不行。
。。
這一刻,看著這兩份榮譽證書,真的是感慨萬千。
雖然說在我的身邊,這樣的證書沒什么作用,但是,它映射了我的付出,我的辛勞,我的努力,是我努力耕耘的證明。
以后的日子里,日更還要繼續。
因為除了網研社之外,我還加入了張文質老師倡導的教育行走日更隊伍。
雖然說我還不太清楚這個隊伍的性質,但是卻也成為督促我日更的一個因素。
背后有這樣的團隊存在著,它們日日提醒我,走在路上,不能停步,一停,就失去了堅持的勇氣和力量了。
。。
《共情的力量》這本書吸引我的,面上的兩句話,用共情這束光,穿透痛苦和恐懼的漫漫黑夜,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
對共情這兩個字,頗有感觸。
在《陳情令》中,有兩段關于共情的片段,一個是魏無羨通過與阿菁的共情,知曉了曉星塵的死亡過程;一個是魏無羨通過與赤峰尊的共情,知曉了赤峰尊的死亡過程。
這兩個片段是生與死的共情,我們要面對的,是生與生的共情。
這本書作者說:“如果我早寫這本書,我弟弟就不會死了。”
這句話中,我讀到了一絲懊惱,一絲追悔。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所謂共情,就是如何去安撫受傷的靈魂。
。。
這兩件禮物,對我來說具有莫大的意義。
一個讓我回首走過的足跡,不至于懊悔,這讓我看向未來的時候,不至于沒有方向。
走過的足跡存留的就如此這般了,而未來的時刻,期待通過另一份禮物,讓它更加閃亮有光彩。
非常感謝網研社領導的關懷,非常感謝項目組的付出,因為有你們的存在,這些人才能存活得更加有意義,能夠更加看清楚自己的價值。
雖然只是一個民間團體,能夠通過這樣的關懷,讓我們的情感,我們的靈魂,與之更加貼近。
網研社,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