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里沒有草原"耳麥里流出宋冬野那迷人的腔調。
隔了一兩年了再聽起《董小姐》,雖然依舊好聽,但總覺得沒有當年的味道了。左立在快男唱了《董小姐》以后大部分的我們才知道有這么一首好聽的歌,有那么一個有點胖胖的但是聲音性感到不行的宋冬野。于是,洋氣的廣播站開始在每天放學后讓"野馬"伴著夕陽灑向勞累了一天,正像狗一樣奔向食堂的我們。
在學校的廣播里聽到這首歌是欣喜的,覺得某個廣播站美女學姐或是帥氣的學長有著和自己一致的高品味什么噠,反正就是開心到不行。
后來去逛街,大街小巷里放著鳳凰傳奇"最新流行單曲"或是鳥叔的"偶吧"江南style,突然就聽到了有某個店流出很特別的低音"陌生的人請給我一支蘭州",雖然,這樣說明《董小姐》很受大眾的喜歡,但是,怪怪的。
緊接其后微博上流行起了了"愛上____,可我的家里沒有____。"的句式。可謂狠狠的又火了一把。
一般來講,自己喜歡的歌被大眾接受并且熱愛著是非常非常開心的事情,就像喜歡杰倫就會安利朋友一樣。
但是奇怪的是《董小姐》火了以后再聽起來卻少了很多的感動與著迷。
顧漫大大的《何以笙簫默》是看過這么多言情小說以來喜愛程度排名前三甚至可以說是number one的小說。
不夸張的說我完整的看了起碼4遍,我一閱盡言情小說的室友比我瘋狂些,把這本小說看了6~7遍。知道《何以笙簫默》要拍成電視劇并且何以琛的扮演者是我哇的時候,激動瘋了。
雖然覺得沒有誰可以把我想象中的何以琛表現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但還是覺得"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個人要演何以琛,除了鐘漢良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
電視劇播放以來,就一直有在追,雖然有很多的差評,吐槽劇組窮啊,假發很假啊什么的,但還是一直在追,改完孩子們的作業在宿舍狂追。
當然,看電視劇沒有看小說的感覺,但還是覺得小哇演的已經很好啦。小說里面的人物其實都是很模糊的,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所以每個人腦海中想象出來的角色都不一樣。
從每一天開始,曾經最愛的臺詞變成了街頭巷尾的爛談,有點小傷心,因為覺得有些臺詞其實是很有味道的,大眾化了以后沾染了那么一點灰塵。
某天在校園里漫步的時候,聽到廣播大聲的放著《何以》的主題曲,并且主播還油膩膩的念著我們何以琛的金典臺詞簡直不能忍。以至于,從此以后討厭上了那個主播的聲音。
不是每一個人講"我沒有招惹過你,你為什么要來招惹我?招惹了我以后,卻半途而廢。"(啊啊啊…看了那么多遍還是不太記得臺詞啊…)都是動聽的好嗎?
無論是《董小姐》還是《何以笙簫默》,在某種程度上遭遇都是一樣的。
過度消費了的美好,到頭來剩下的是否依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