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朋友談起關于刷牙的一件事情:自己爸爸媽媽帶著哥哥的兒子一起從國內來挪威探親,每天晚上睡覺前喊侄子去刷牙的時候,9歲的侄子總會說,今天不想刷了,本想執意要侄子刷牙,可是自己的爸媽也說不刷就不刷吧,一天不刷也沒關系啦。自己也不好講什么,可是自己的女兒總會問:哥哥為什么今天不刷牙呢,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朋友不明白的是,為什么早晚各一次刷牙,對自己的侄子為什么就這么難呢,純屬是想刷就刷,不想刷就不刷,完全隨性而為,沒有習慣,沒有意識。而在挪威孩子從小就已經養成了刷牙的習慣,9歲的孩子肯定是自己主動每天自己很認真的刷牙。
有比較才會有發現,也才會有思考,這么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折射出的卻是兩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挪威,從孩子出生后長第一顆牙開始,醫生就會叮囑,家長就會幫孩子刷牙啦,醫生也會告訴家長一些有助于孩子理解刷牙的故事,讓孩子能夠接受刷牙這件事情。醫生重視,幼兒園重視,家長也必須重視,對于孩子來說,遠離蛀牙,成為他們刷牙最主要的動力。從小潛移默化,一種習慣和意識就慢慢的培養起來了,而且堅持做下去。
這里我想說的就是堅持兩個字。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不僅希望他們學習優秀,還希望在音樂,體育等方面有所長,于是給孩子報了鋼琴班,孩子滿腔熱情的去了,卻不久就開始倦怠,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興趣,而是發現其他孩子在學習其他的跆拳道,美術等,就好奇的希望也和其他孩子一樣,說到底就是孩子的好勝心在做怪,因此毅力不足,所有的事情只是三分鐘的熱度。
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孩子克服這種三分鐘熱度,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那么就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一種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意識,這是非常危險的。而如果能從小養成持之以恒,做事認真的習慣,必將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
我的一位挪威同事,去年三月份因為體重比正常體重超過了5公斤決定要減肥,于是他給自己列出了控制飲食的減肥計劃,每天按照這個飲食計劃去吃早飯,午飯,晚飯,每天都會評測當天飲食所包含的脂肪,熱量等指標,每天我看到他午餐就吃兩塊面包加上一點豬肝泥,我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我曾經問他:你準備每天這樣持續多久,他說如果這樣可以幫助我保持健康的身體,我會一直這樣做。
又有某一天,他提到昨晚和老婆在奧斯陸最好的中國餐廳慶祝生日,于是我們談到中國飲食,我問他,你喜歡吃中國餐嗎?他說非常喜歡吃中國餐,不過中餐不是特別健康,所以我們只有在重大節日才會去中餐,平時我們想吃,但我們不會去吃。
我在想為什么他能夠這么堅持的去做一件事情,而且還能克制住內心的歡喜和欲望,而我們多數時候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卻從不口下留情,我后來把它歸結為習慣的從小養成。這種堅持和克制的習慣一旦從小養成,就伴隨了我們一生,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就會懂得堅持。
持之以恒,即使一件簡單的事,能堅持到底也非易事。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每天都做同一件事而不放棄,而在堅持中所付出的心力也可見一斑?!袄K鋸木斷,水滴石穿”量的積累需要長期的付出行動。而這正是考驗人的意志,決心,耐力,勇氣的最好實踐。能夠堅持即是具有這些品質,而具有這些品質的人更容易達到目的,取得成功。從小教會孩子這些,人生之路會少一點彎路。
簡書作者陽光, 擁有挪威永久居留權,二寶奶爸,碼農一枚, 喜愛文字,人如其名,陽光真誠,熱情,幽默,微店主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