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鑫怡
秋日閑來無事,長沙的氣溫也變化莫測,只好附和它驟降的溫度,從孤涼的寢室,裹緊外套,去尋找一些熱鬧。
走到太平街,古老的建筑還存有一些,但也不知是否為后來人攬客而重建的,感受到的只是人與人的摩肩接踵,吃的吃,拍的拍,吆喝的吆喝,各式各樣風格的店鋪爭相吸引游人的眼球。長沙特產臭豆腐、大香腸、梅菜扣肉餅、麻辣小龍蝦、大閘蟹……色香味俱全,實則誘人,這里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民族風與現代風相結合的飾品和用品,街燈與店鋪射出來的燈光交相輝映,精致美麗!散發著濃烈的商業氣息。與此相對、顯得格格不入的是一位詩人的宅子——賈誼故居。賈誼宅門緊閉,在他旁邊的只有寫著“領票處,憑身份證免費參觀”一行字的小涼亭,煞是凄涼。賈誼在長沙做了三年長沙王的太傅,那是他一生最傷情的時候,或許我當時經過賈誼故居與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有類似的感覺吧,“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除太平街的繁華外,我感到的亦是“悲”,楚地原是被貶謫之人所來的地方,誰能想到如今的長沙是如此的繁華與開放呢?每年都有無數的游客慕名而來,如今我在這里憑吊賈誼,賈誼就能知道嗎?湘水凄寒,遠隔千載,我的這份心意就傳達不到賈誼那里了,只能憑借手中的筆,通過文字的方式懷念他了。
千古之間總會有一些錯不過的相遇,經歷著相同的故事,相同的心情,如今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有了心事會找朋友傾訴,會發朋友圈,真正通過詩人的詩來產生共鳴,這種感覺實在微妙,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體味到詩人的心思,它甚至對我的思想進行了洗禮,生活中的不悅和坎坷與賈誼的經歷對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了。在繁華中踏著凄涼,走出太平街,依舊是那位小有名氣的吉他手在寫有“天下太平”的墻邊深情地彈唱,引來行人駐足傾聽,他唱的大多都是民謠、情歌,他的經歷我不知道,也沒去了解,但或許圍觀的行人中有人懂他心靈背后隱匿的歡喜憂傷。雖然在這清秋的夜晚中顯得有些孤獨,但他憑借手中的吉他和麥克風,在壓力很大的現實生活中以愛好為職業,他的生命很繁華!
? ? 秋風簌起,把落在地上的樹葉卷到街邊,我坐上了駛向學校的公交車,倚在玻璃窗邊,看著繁華楚地的夜景,心中又升起了一股凄涼。
編輯:周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