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人在幼兒時期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到了某一個年紀就會開始和別人進行合作,也即知道自己的力量渺小需要別人的幫助。
我們從很早就開始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主宰,甚至力量微弱的如螻蟻,我曾經看到一句話,說的是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那就選擇改變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我覺得很奇怪,如果錯的是這個世界的話,憑什么改變的是我?但是再大了一點之后,我大概懂的了這句話,因為無論是誰,相對于這個世界來說都渺小了,就算這個世界一塌糊涂,對于軟弱的大多數來說,成本最低的方式都是選擇退一步,適應世界,也就是所謂的改變自己。
大多數人大概是知道自己平凡的,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接受自己很平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知道自己終其一生,都可能趕不上人家的起點,知道自己和所謂的天賦不沾邊,也和所謂的幸運無緣。小的時候看西游記,覺得孫悟空特厲害,能七十二變,一個人就可以把眾神鬧的雞犬不寧,沙悟凈是西游四人行里最沒有存在感的人物,不知看了多少遍西游的我,對他的印象竟然只停留在了背行李上,還有他那幾句少的可憐的臺詞上:大師兄,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他沒有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機靈活力,沒有唐僧的溫潤如玉,甚至不如好色丑陋的豬八戒討喜,我說不出他身上有什么樣的特點,他只是一個沉穩安靜的徒行者,或者說,他很平凡。喜歡西游記的人之中,喜歡孫悟空的很多,喜歡的唐僧的也不少,喜歡豬八戒的也有,但唯獨沒有什么人喜歡沙悟凈,畢竟,沒有什么人喜歡平凡啊。
即使是這樣,意識到自己平凡的人,卻還是勸自己平凡可貴,畢竟有人英年早逝,有人懷才不遇,有人紅顏薄命,你說,不還是平凡點好嗎?即使這樣勸自己,大多數的人還是追求不凡和卓越,那些在困難中反抗命運的小人物的故事,或是那些奇幻的和生活不沾邊的故事,永遠都是最受大眾歡迎的,因為它說出了大多數人的愿望。
大多數人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發現并承認自己的平凡,對于我來說,那個時刻大概就是上了大學之后,在一次課間聊天時,我和一個女生談到公務員這個崗位,那個女生對我說:這個職位好啊,我最擅長考試了,只要考進去,悠悠閑閑地喝茶多好,然后這樣悠閑地過一輩子多好。當時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回答大概是:悠閑是挺好的。我的心里壓著一句話,但是,這樣的人生顯得過于平淡平凡了些吧。
聽了這句話之后,我突然意識到,大多數人上大學都是為了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足夠讓自己過上安穩的生活,對,沒錯,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那樣平凡,平凡地為自己生命里的那點小確幸努力著,我們不是天才,沒有錢財,也沒有拍張照就足夠當網紅的顏值,就是平凡的走在路上的一個個行人一樣,不會被大多數人記住。
《當怪物來敲門》里面有一句臺詞是,如果一個人是隱形的,那他怎么證明他自己的存在。沒有人是隱形的,但是有很多人是平凡的,我在生活見過很多刷存在感的行為,有人選擇迎合每一個人,有人選擇帶上面具,當一個插科打諢的小丑,有的人選擇做一些怡然自得的事,在這么大的世界,大概很多人都清楚,平凡的自己要變成一個隱形人太容易了。
承認自己平凡太難了不是嗎?
這世間平凡普通的路太多,屋村你住那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