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這是一句名言,也是我一直以來十分贊賞的名句。但是父母的養育之恩豈能是大海的深度所能比擬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忘記父母的恩情。
?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長大以后多數都成為了自立、自強的成功人士,而且又都很孝敬父母,就連鳥獸都知道報答父母的哺育之恩,何況我們這些最高級的動物“人”類呢!可是家貧真的能出孝子嗎?看完下面的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故事,我想您就有答案了。
? 在我們這個只有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里,住著一對老人,老兩口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一家人住在一個不足四十平米的小土屋里,由于是老來得子,所以老人對這個兒子是百般呵護、疼愛有加,并且對其寄予后望,您想想,在當時的條件下,兩位年盡五十歲的老人不但要撫養四個子女,還要供她們念書,這得付出多么大的艱辛呀!但是,兩位老人仍舊憑著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把小兒子供上了大學,隨著三個女兒先后出嫁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小兒子當上了大學教授,也結婚生子在城里定居下來,家里只剩下了這對相依為命、無依無靠的兩位老人,依舊住在那座陪著老兩口歷經了七十幾年風風雨雨的破舊的小土屋。但是兩位老人卻從不埋怨兒子不回來看他們。每當在眾人面前提起他那個已是教授的兒子時,這位老父親總是夸耀自己的兒子是如何的出色,現在又是如何的過著奢華的生活,當有人問及兒子為何不接他到城里住時。老人就故意裝聾做啞避而不談,然后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離開了。望著老人那瘦小的身影漸漸的走遠,人們不禁為之惋惜,“可憐天下父母心哪”。一對父母能養育四個兒女,而四個兒女卻不能養育一對父母,天理何在呀! ? ? ? ? ? ? ? ?他們為國家培育出了一個大學生,而留給自己的卻是無盡的思念和幻想,但卻從來沒有過一絲悔恨!老人可能也盼望著兒子能夠接他們到城里去過兒孫滿堂的生活。但是十幾年過去了,兩位老人依舊住在那破的不能在破的小土屋里 ……
?不久之后老母親因想念兒子而患病在床,由于醫生的誤診而離開了人世。老父親也因忍受不了別人的嘲諷,在加上過度思念而導致精神崩潰,吊死在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小樹林里......也許是老人倔強的性格感動了上天,在人們埋葬兩位老人的當天,天空中飄下了鵝毛大雪,那潔白的雪花紛紛灑灑的飄落,瞬間把大地變成了白色,老天好像在用這圣潔的白雪來掩蓋人世間的黑暗和骯臟......就在這一刻 我突然想起了《賣火柴的小女》中的場景:小女孩在臨死之前點燃了最后一把火柴的時候,眼前浮現出了她的親人的場景。我在想這兩位老人在離開這個人世間的時候,眼前也許會浮現出兒女們來到身旁承歡膝下的美好場景吧...... !
?今年的雪好大呀 !把整個世界裝扮的銀裝素裹......太陽升起來了,帶給人們的依舊是溫暖和光明......冰雪消融之后,在一片小樹林里赫然露出了一座新墳,墳前擺滿了供品,旁邊整齊的擺放著四個碩大無比的鮮艷的花圈,在陽光的照射下,那四個花圈顯得格外的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