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取與防御
和“進步”和“表現”型一樣,另外一種劃分目標的維度“進取”和“防御”,即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標,也可以針對同一件事而不同的思考方式。這兩者涇渭分明,但如果運用得當,都可以收獲奇效:
- 當你追求“進取”目標時,你試圖讓生活充滿積極的事物,比如愛、敬仰、嘉獎等等令人喜悅的事,你會以“成就”的角度來看待你的目標——是理想中希望獲取的東西。所以當你達成了目標之后,會感覺到欣欣鼓舞,失敗的時候則會垂頭喪氣;
- 當你在“防御”模式中時,會試圖避免消極事物,例如危險、罪惡感、懲罰以及其他傷痛。這時這個“防御”的目標關系到你的安危——這個目標是你覺得必須實現的。所以當你達成目標后,會感覺到如釋重負,而沒有達成則會焦慮緊張。
這兩種模式實際上蘊含著我們“被愛”和“安全”這兩種人性中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們一生都會在這兩種目標間周旋,但我們往往會偏重于一種目標,而經過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偏向與父母對我們的獎懲方式有關。如果家長對孩子取得成績時予以表揚,做錯事時有所保留,這樣孩子更容易形成“進攻”型的思維;反之,如果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懲罰他,在做對時候不再懲罰,則孩子更容易形成避免損失的行為傾向。
樂觀與悲觀
我們往往會認為在樹立了目標之后,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保持著對成功的高期望值會更有利于我們達成目標,但根據研究表明,這僅僅是硬幣的一面。針對“進取”和“防御”這兩種目標,高期望值往往起著相反的作用:
- 當你試圖達到一個“進型型”目標時,你的動力源泉為渴望,正面的反饋會讓你希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反之如果接受到負面的反饋,會削弱你的渴望,想到失敗就會喪失動力;
- 相反,當你在追求“防御型”目標時,你的動力源是避開危險。這時候如果接受到負面的反饋,你的警覺度反而會提高,更能避免放棄目標。
樂觀精神更適合于“進取”目標,如果你是個“進取”思維方式的人,或是正在追求“進取”型目標,那么樂觀的精神會助你一臂之力;而如果你是一個“防御”思維方式的人,或是正在追求“防御”目標,過多的樂觀反而會壞事,實際上一絲悲觀對你來講反而是最有用的,察覺到失敗的可能性能使人更加加以防備。
風險與保守
進取目標會導致“風險偏好”,讓我們什么都想試試,不容錯過任何機會,這帶來的是更多的想象力以及創造性思維。“進取”型的人愛想新點子、新方式,他們注重速度躲雨準確性。他們是談判高手因為他們不怕邁出冒險的第一步。他們放眼全景,抓住當下。
防御目標會導致偏愛謹慎,我們會更害怕犯錯,更愛說“不”,更少嘗試新事物或用新方法實現目標,不過它也使我們做出更好的計劃,更少拖延。這一類人很注重細節,他們注重準確度多于速度,在誘惑和干擾面前表現更好。
合適的策略
“進取”與“防御”都能帶來成功,重點是識別目標的種類然后運用合理的策略去實行。合適的策略不但能帶來更大的成就,還能讓你在成功之路上更為愉悅。雖然大多數我們選擇“進取”還是“防御”的思維方式是相對固定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環境和境遇決定了目標屬于哪種性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注意采取轉換策略來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