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大二,經過十幾個教師節,從來都是無感,從來未在這天會迸發對老師的無限敬仰或是敬佩。這兩年,思想正處于全力發酵之中,有感,所以寫下來,用來懷念過去讓我不能忘卻的老師。
記得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男老師,像是中分,十分溫和,仍記的他的黑色夾克。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課間,他正握筆在本子背面重復寫著之“之 ”字,并向我和周圍一些人講解著“一筆三折”,因為我們男生走字底寫的實在太爛。寥寥數語,了了幾筆,就這樣刻在腦海,愈長大愈清晰。每次寫這個比劃,這幅畫面總是會跳出來,將我勾回過去。
初中,我慢慢意識到自己是個內向的人。很多老師,給我留下很多畫面。初一,處于還未發育的時候,大概情商捉急,我記得一個人站在英語課堂的最后一排,不是罰站,而是一種“亢奮”吧(真不知道當初學習英語的激情在哪?!),老師是女的,應該剛參加工作,臉上有一片胎記,黑黑的,但我不覺得難看。只想到當初班里幾個“康霸”的經常擾亂課堂紀律,幾節課下來,她不是被氣走了,就是被氣哭,我其實挺痛恨那幾個人,又對老師同情。但只是留在心里,從未作出行動,甚至嘴上的行動,初二,她便不教我們了。初二老班擔任我們英語,因為英語成績好些,所以待我不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豪爽和干脆的一面,可能與他是軍校畢業有關吧。到了初三,老師換個遍,但可能初三畢竟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每個老師我都記得。化學老師,女老師,胖胖的,不高,黃頭發,嚴格但高效;物理老師,年輕,但講課簡潔直接,有一次,我被要求上去講題,竟被她大加稱贊,并推廣我的解題思路,內向的我只是誠惶誠恐,挺尷尬;歷史老師,胖,可愛,但脾氣并不是外表那樣;數學老師,名曰:扎根,好出汗,夏天一條毛巾不離身,名句,“那些請假拉肚子的,一節課都在廁所,不應該比其他人更快嗎!(自行腦補)”;英語老師,幽默,經驗豐富,待我們很好,夏天一次下午第一節,大家昏昏沉沉,午休沒睡好,她竟讓我們足足先休息了15分鐘,好不快活;政治老師,禿頂,黑,對應試教育頗有一番見解,基本上按照他交給我們的技巧,考試高分一點問沒有,當時極其佩服,是一位思想者;最后,老班,語文老師,正氣凌然,典型的文科老師,管理班級自成一套,各種措施都會在班里實行,什么獎懲措施,什么班里各種活動,風生水起,班集體成績直線上升。
高中來說,見識的人也多了,可能標準入“法眼”的標準也高了,但讓人不能忘老師還是有。忘不了高一和高二的老班,漂亮,教的英語課數一數二,待全班人如朋友,真正的和我們打成一片,可謂福則同享,罰則同擔,盡心盡責竟至于此。化學老師,瘦高的男老師,教的真TMD棒,從系統到細節,樣樣讓人印象深刻,十分風趣幽默,而且竟“無恥”賣萌,是全校公認的“萌神”;物理老師,我想,我理科思維的形成離不開他,他哪是教物理知識,他只是在傳授物理思想,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些思想的確給在大學的我很大幫助,很感謝。
越來越覺得,老師神圣地位不是隨便給的,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思考方式與學習觀念的締造者,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個班的人,如此的直接,如此的深入。
我感謝所見到的每一個老師,因為他們是我影子里不可或缺的一大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