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這本書,突然也想寫寫我的媽媽,寫寫我和媽媽之間的一些事情。
兒時的我無論是淘氣,還是安靜,碰到了什么高興的事情,難過的事情,或者是不解的事情,總會第一時間撲向媽媽的懷抱,或是興致勃勃,或是小心翼翼的告訴她那些自己經(jīng)歷所謂新奇的事情,附帶著總還會問些為什么?
懵懵懂懂地度過了無慮的幾年。當(dāng)我自認(rèn)為自己長大的時候,我和媽媽兩人也逐步開始了“戰(zhàn)爭”。那是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年紀(jì),必須經(jīng)歷的心理。
我的家和學(xué)校要走二十多分鐘的路程。記得剛開始上學(xué)的時候,都是嚴(yán)格按照媽媽告訴我的路程走的。
突然有這么一天,我不由自主的和小伙伴們拐向了那條之前從未注意到的“捷徑”。那條小路很安靜,花很多,樹也很多。還有一條清澈的溪流。景色很美,美得如同新大陸一般讓我陶醉,讓我興奮。
回到家中,我把我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告訴了媽媽。換來的當(dāng)然是一種安慰式的否定。在她眼中,我還是缺少些大自然的保護色,沒辦法辨別強弱,更沒辦法好好的保護自己。
我當(dāng)然很失望,只不過那時不會考慮媽媽的感受,而是走向另一道路:向著“強權(quán)”挑戰(zhàn)!“斗爭”,當(dāng)然需要付出代價。
冬日的一天,我依然不知所謂的游蕩在這條“仙境小徑”,天已擦黑,也再無游玩之心,在路過那條小溪的時候,不知深淺的我一條腿踏進了結(jié)冰的水面,透心的冰涼從腳底順著大腿一直刺向心里。
還好不算深,還好有些小伙伴?;氐郊依铮慷眠@一切的媽媽即是心疼又是憤怒,當(dāng)我換上了暖和的衣服,喝著熱騰騰的糖水時,教導(dǎo)和斥責(zé)隨即跟來。
“為什么不聽話?”
“真不讓媽媽省心!”
……
也許媽媽沒有意識到,也許是媽媽不愿接受:一定會有這么一天,那個曾經(jīng)聽話省心的兒子已經(jīng)開始慢慢地離開她那雙呵護的翅膀,他逐漸地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感受,有了自己的價值觀。
當(dāng)然有了自己的他正在開始為成長付出些必須的代價。并且,以后的戰(zhàn)爭也會愈演愈烈!
上中學(xué)了,我也早已不再同媽媽分享自己的事情,我也會隱藏些自己的小秘密,當(dāng)然也會反駁一些媽媽的那些“陳詞濫調(diào)”。
青春叛逆是這個時候的特點。有時候,對于媽媽的某些建議,只為反駁而反駁,放佛那些個善意早已經(jīng)成為我的自由枷鎖。
媽媽其實很想了解這個叛逆的兒子:
“最近學(xué)習(xí)緊張嗎?”
“還行……”
“今天你舅舅在河里釣了兩條大鯉魚,都給你了,你想怎么吃?”
“隨便……”
“今天的歷史課上都講了什么???”
“媽,我跟你說你知道么?你除了知道你們那個年代的歷史,你知道秦皇漢武么?知道史記離騷么?我也不跟你講了,別耽誤我學(xué)習(xí)好么?”
“哦……好……”
我有種洋洋得意的勝利感,只是媽媽很無奈,無奈地用另一種我自認(rèn)為極端的方法。某一天吃晚飯的時候,媽媽無端地嘆氣,然后假裝無奈卻又如同小孩子知道了別人的小秘密那般竊喜的神色跟我說:
“想不到在你眼里,媽媽會有那么多缺點???”
“媽,怎么可能?”
“別騙我了,我都知道了……”
那一瞬間,我立刻明白了:媽媽偷偷看了我寫的日記!那些記錄了我不愿與家里分享卻又不想忘記了事情。
那一瞬間,我突然有點痛恨眼前這位時而嚴(yán)厲,時而慈祥的母親。就在她還在與我進一步交談的時候,我出乎她意料,同時也出乎自己預(yù)料的大吼起來——真的是“吼”:
“媽你干嘛?偷看我日記干嘛?你憑什么偷看我東西?日記是我的隱私,你知道不知道?以后我的東西你不準(zhǔn)碰,都不準(zhǔn)碰!”
我當(dāng)時如同被一層層剝下了衣服一般,羞澀,憤怒。
然后,我當(dāng)著媽媽的面,負(fù)氣地拿出自己寫完的兩本日記本,塞進火爐里,任火苗吞噬著自己最珍貴的記憶,并且,我發(fā)誓,我以后再也不會寫這些東西了。
媽媽愣愣地坐著,一動不動,直愣愣地看著我火急火燎地?zé)业娜沼洷?,之后,在我回頭憤恨地看向她時,她的眼睛躲開了,放佛有些紅。那頓飯我沒吃,媽媽也沒吃。然后默默地收拾了碗筷,默默地打掃著屋子,就連動作都是輕輕地,放佛出點聲音都成了她的罪過。爸爸說,那晚,媽媽真的哭了……
中學(xué)畢業(yè)后,我如愿地離開了家鄉(xiāng)。去往另一個城市,向往著另一種生活。每每與家人通話,無外乎的老三句:我挺好,不缺錢,您也注意身體!
只不過日子久了,連自己都沒發(fā)現(xiàn),我與媽媽的通話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了。漸漸地,我喜歡告訴媽媽我這里的”天很藍(lán),海很清“,告訴媽媽我和同學(xué)之間的小玩笑,我也喜歡多聽媽媽嘮叨些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家長里短。
不如意的事情多了,也會給媽媽打個電話,聽聽她的聲音,想想她的模樣。
在外漂泊了近十年,當(dāng)我背著行囊回到家的時候,媽媽蒼老了好多。
剛回家那陣子,媽媽很興奮。而我又像一個小孩一般,圍在媽媽身邊,天南海北地講述自己這些年的經(jīng)歷,媽媽從沒有過一絲的厭煩。
我突然感覺到:其實一直以來,兒子長大了,自己變老了,甚至是落伍了。她從未在乎過自己是否懂得什么別的事情,她只是想好好地了解她的兒子,了解兒子的想法,喜好。
她只想知道:怎樣才能與兒子更好的相處?兒子的眼中是一個世界,而漸已老去的母親眼中,兒子已是她生命的全部。
母子之間的鴻溝,總會有座橋相連,橋的名字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