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把康醫生害慘了?”
? “這是誰寫的出院小結,明明沒做這個檢查,哪來的檢查結論?”
? “師姐,你等會小心點,老板生氣了”
? 2017年,初入職場的第一年,從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變。是的,感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當了10年的學生,突然就被推入了臨床第一線。從此,不再是跟著老師屁股后面的小跟班,要獨立面對繁復的臨床工作。用同事的話說,我是一個“粗糙”的人,一點也不“精致”,這可能是褒義,我平時大大咧咧,遇事不計較;但其實我明白,這是我自己骨子里的“劣根性”,自己29年來一直對事“馬馬虎虎”,總覺得“差不多得了”,于是把康醫生的“膿毒癥細菌實驗”做的虎頭蛇尾,結果害他遲遲出不了數據;“懶得”審查床位醫生寫的出院小結,結果把粘貼著“模板”的小結給了病人;沒有好好準備科室匯報的內容,結果發言時在臺上語噎出丑。
? 在那一年,肩上擔著住院部、門診、急診、科研標書的醫療工作,內心則時刻被挫敗、擔心、愧疚、自責縈繞著。這一切的轉機出現在2017年11月,我作為科室唯一一名已婚已育的小醫生被醫院派遣援滇,遠離了紛繁的臨床工作,擁有了自己的時間思考和學習,也是在那里我遇到了萌姐,開啟了我的決定性瞬間,被萌姐“把自己當做一個品牌來經營”的理念深深感染。
? 從那以后,我堅持輸入:不斷閱讀,不僅僅只限于醫學書籍,下班加油站、萌姐一直播、萌姐線上課天天伴隨我;鍛煉快速學習的能力,主動自學臨床及科研中原本不具備的技能,并總結心得分享給師弟師妹。堅持輸出:建立了自己的微博“風濕免疫科小王大夫”,每天輸出專業內容,建立話題“小王大夫與科研狗的日常”分享我的科研心得以及“小王大夫學風濕病”“風濕病的盲信與現實”分享我讀風濕科鼻祖級書籍”的心得;建立了50人的“小王大夫個人品牌訓練營分享群”,堅持聽每天的品牌營showtime,并總結心得分享給群里的小伙伴;不斷突破自我,參加下班加油站獎學金計劃、hi小姐每日復盤小組、70天練習60秒挑戰、70天練就馬甲線挑戰。此外,在專業領域,我不再畏懼競爭PK,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包括2018年的美國風濕病年會以及2019年全國風濕病年會英文專場大會發言。
? 目前的我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交流學習,進行動物疾病模型的研究,我每天努力地汲取著,也充滿能量地奮斗著,來到這里2個月,取得了小部分的階段性成果。
? “Morel教授對你的工作非常滿意”
? “希望經常獲得你的進展信息以及富有啟發性的想法”
? “非常認可你的努力,期待你的收獲”
? 下周便是我的30歲生日,慶幸在我的30歲遇見了萌姐。“精致”地過每一天,用心對待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步。嚴謹治學、幫助患者以及呵護家人,在打造“小王大夫”個人品牌路上一點一滴的積累,踏實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