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又名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建立了武周王朝。
從古至今,史書工筆上對武則天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她 杰出的政治才能,周密的處事之道 和遠大的才智抱負。
武曌
武曌,其年十四歲時,唐太宗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武曌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圣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此時的武曌,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冒進 不怨尤。雖非主動選擇,卻也以最好的心態迎接未知。
武氏媚娘
入宮后,唐太宗賜名 武媚。
可性格剛強狠絕的武才人并不得唐太宗的喜歡,從馴服獅子驄一事上便可見一斑。
直至唐太宗薨逝,武才人還是武才人,蹉跎了那個時代最青春的年華。而后,依例入感業寺為尼。
期間她也掙扎過,可在那個時代,沒有好的機會讓她脫“困”。
武昭儀
唐太宗病重時期,武才人便已為自己賭了一條后路——太子李治。也正因為李治,武才人便于感業寺兩年后,重回宮廷,被封為昭儀。
且不說當時的武才人手段是否光明,單這份為自己掙一份前程的破釜沉舟,就與眾不同。
她極盡自己能做的一切,將所能抓的 都抓在手里,不曾向命運低頭。
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較之我們來說,應有些啟發。古詩有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陷入逆境的時候,若是能掙扎,一定比無所作為要強得多。
武皇后
在這里,我只想說武皇后的強大內心,而不去涉及史官對她的善惡描述。
唐高宗李治,想要打擊元老大臣的勢力 重掌皇權,與武昭儀想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想法不謀而合,故結成“戰友”,歷經艱難 聯合前朝來了次勢力清洗和廢王立武。
若不是武皇后內心對權利的渴望,以及敢于放手一搏的膽色,李治,是怎么也不會愿意去與五姓里的王氏敵對的。
正是因為她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她很明白自己的目的在哪,需要做什么,于是千難萬險都走的甘愿。
那么于我們的每一件小事來說,掌握主動權,則是一切順利進行下去的優質條件。如果你想,你喜歡,你愿意,那么在執行的時候,則不會有強迫,抵抗,埋怨這樣的負面情緒。完成事情,也就事半功倍了。
但是,人在江湖,難免身不由己。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身不由己的次數越來越少。
武則天
李治染疾,武皇后代為處理朝政,而后一步步變成“二圣臨朝”。期間 歷經太子李弘,李賢,李顯之后,終于以雷霆萬鈞的手段,登基為帝,定都洛陽。
我很想說,這一路走來,武則天從未在意他人看法,只為自己的目標一路狂奔。但奈何這期間多少的腥風血雨和魑魅魍魎,讓這個優點不可能再單純視之。
最后
說到這里,還想略提一點武則天的為政舉措:打擊門閥,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科舉,重用寒門士子;勸農桑,賦薄役 等。
歷史情形不再,人們也各家各經,但生活總要有個奔頭。
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在可能的情況下,大膽一些,為自己做出選擇,并為這個選擇,百折不撓。
金無純金,人無完人。奔目標的路上,不要被紛紛擾擾亂了心神,迷失了自我;若是一旦丟了,盡快清醒,這一路,到最后,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觀眾。
最后,這篇文字僅僅是我對歷史人物的一點淺薄的理解,若有不詳不實之處,萬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