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關
這本是個比較難以討論的話題,自古以來,人類對男人的期望與女人就不同,雖然我們整天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現實社會上還是無法做到。基督說,人來到世上就是來受難的;佛祖說,人生來到世上就是修行的。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人生的過程都是一樣的。到底是來受難還是來修行,每個人的感受必然不同。
我不討論人生的意義這樣偉大的課題,我想說的是男人蛻變的一生中最最常見的幾個負能量。借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男人的修行。說這個話題的緣由是因為晚上十歲的兒子還在哭鬧,被氣急的我揍了巴掌。在古代,十歲已經是外傅之年,是可以外出求學的年齡了。遇到問題,還用哭來解決,甚是不喜。雖然事后和兒子好好擁抱了一下,我估計他的心中還是會留下爸爸很兇的印象。說來奇怪,我的父親是出了名的和氣,從來不會動兒女動一個指頭,哪怕是生氣了,也會壓制自己的脾氣,耐心地勸導我們。我的臭脾氣從哪里來的呢?只能歸結到我的修行還不到家,達不到父親的那個層次。
日本有個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一手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卻在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去追求至高財富——提煉心智。他認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我深以為然。
人,尤其是男人從來到這個世上,走上修行的旅途,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那樣的困擾,這樣那樣的阻礙。解決問題的第一層次就是哭,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表情就是哭。小時候,有什么想法達不到也是通過哭來引起父母乃至別人的關照。長大了,一個個歷練之后,慢慢地發現了,哭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歷史上最會哭的人就是劉備了,博得了無數的同情。這畢竟是小說中的演義,真實的劉備是個愛哭鼻子的人?我是不相信的。如果通過哭能把江山哭到手,還要那么多的戰爭干嗎?《三國志·先主傳》描繪,劉備青年時代就“少語言,喜怒不形于色”,深沉內向,喜怒哀樂不會輕易表露。顯然不是動輒就哭哭啼啼的可憐蟲。作為一個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創業君主,很少哭甚至不哭,才是他的英雄本色。
遇到問題,不少人還有一個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抱怨。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幾乎隨時都能聽到各式各樣的抱怨:抱怨薪水太低、付出太多,抱怨考核制度不公平,抱怨領導獨斷專橫,抱怨管理混亂……諸如此類的抱怨,有別人說給自己的,有自己說給別人的。唯獨沒有自己抱怨自己的:我為什么總是這么多的抱怨呢?實際上和哭是一個結果,抱怨也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抱怨的多了,負能量還會產生更壞的結果。從來沒有一位成功人士是通過抱怨來走向成功的,沒有一件事情是用抱怨來解決的。抱怨只會徒增煩惱,只會讓人家看不起,只會讓心情更加失落。無論你再怎么抱怨,再怎么不開心,飯還是要吃,覺還是要睡,工作還是要做。
第三個層次就是生氣了。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生氣多數時候解決不了問題。生氣的時候容易沖動,還容易把問題擴大化。當然,我承認,我們都是凡人,很少能做到對什么事都心平氣和。如果對任何事都能容忍,那也就不能算做人了,那是神。話說泥菩薩都有幾分土性,更不要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了。但當我們面臨讓人容易上火生氣的事物,主動去選擇一種心態,一種讓自己更輕松的心態,對己有利,對別人也有利,何樂而不為呢。生氣其實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再說了,對于不在乎你的人說,管你生氣與不生氣,他都會不在意,甚至喜歡看到你被氣得暴跳如雷的樣子。對于在乎你的人,你不生氣而是輕輕地說,效果說不定會更好。
我把哭、抱怨和生氣列為男人修行中的三個最要不得的負能量。
遇到問題,一不能哭,二不能抱怨,三不能生氣,那要怎樣解決問題呢?只能靠自己。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最靠譜的就是自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怨或者生氣。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鑰匙在于自己。未來的事情永遠只屬于自己的。買房子也好,娶老婆也罷,壓力只有自己扛,老板不會為你操任何心。與其有時間去抱怨,但不如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本事,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萬不可因為自己的書生意氣而自做一個自毀前程的“憤青”。
這不是心靈雞湯,不是訓導,只是一個男人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