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一年以前,我正式步入媽媽這個社會角色。從坐月子時的抑郁到新媽媽的手忙腳亂,幾乎把我整個人陷進生活的怪圈,不得喘息。
對一個新生寶寶的無微不至,處理和婆婆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安撫老公的工作壓力,調(diào)節(jié)我媽和婆婆的矛盾,每一頭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每一天都被各種家務(wù)纏身。
每每被壓抑,就很想爆發(fā),會突然想撩挑子走人,我干嘛那么在乎他們的感受,把自己給活沒了,可是抱怨之后,第二天還是繼續(xù)。
問題出在哪里?
我身邊有兩個朋友,同樣是媽媽,可是每次見面談?wù)摰脑掝}完全不同。一個是必須要跟我抱怨婆婆指責(zé)老公,另外一個很少跟我聊她家里的話題,依然和以前一樣興致盎然的說著那些她自己的小計劃。
如果不是她們兩個這么鮮明的對比,我都沒有意識到,我自己之前也是一直活在身邊人的故事里,自己的故事卻停步不前。
人和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心理認(rèn)知上的不同。
不必在乎別人的感受,掌握主動權(quán)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我就是太在乎你了,所以你這樣說,我會特別的生氣,我才跟你吵架啊!”我們這樣說,是試圖通過表達我對你的在乎來解釋我行為上的不合理,那么太在乎就變成了親密關(guān)系里的一根刺。
因為我們在乎他,所以被他的情緒困擾,而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應(yīng)該不在乎他嗎?那還叫親人嗎?那是不是太自私了?
其實并不是,只是當(dāng)我們面對家人情緒上的波動,我們不要去主動聯(lián)想是因為我做的事導(dǎo)致他情緒失控,而是去想,是因為他自己對這件事無法接受才情緒失控,那么我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去委屈退縮或者抗衡爭論,而是去幫助他緩和他的情緒,理智的去思考這件事接受這件事。這樣看來,我們的反應(yīng)就會截然不同。
拿我自己來說,我每天早上5點都會趕在寶寶起床前寫文章,有時候就差結(jié)尾沒有完成,寶寶6點醒了需要洗臉洗屁股喝奶粉,就需要老公或者婆婆去做這些事情,剛開始婆婆會抱怨說一大早不管孩子只顧自己,什么都讓我做,白天你們?nèi)スぷ髁宋矣值脦б惶旌⒆印@時候,有的媽媽會害怕矛盾,放下沒寫完的文章立即去做事,有的媽媽會郁悶我也是在工作,就這一次讓你幫忙你就啰嗦,有的媽媽甚至?xí)榫w過激直接和婆婆理論起來。
但是當(dāng)我們知道不要為別人的情緒所困擾,我會先笑著說一句辛苦媽了,然后趕緊趁著思路把文章寫完,然后去做早飯讓婆婆休息,哄她兩句,跟她解釋我的工作情況和每天的時間安排必須早上來寫,讓她接受這個事實。現(xiàn)在,如果遇到寶寶醒來我顧不上的時候,不用我說,婆婆就會自己主動去給寶寶洗。
別人會說是你婆婆人太好了吧,也有人會說你這是會來事圓滑,其實怎么說都好,只要你學(xué)會了不必為別人情緒困擾,那你就能掌握主動,讓身邊的人給到你支持而不是阻力。
如何輕松脫離別人的情緒困擾
如果還是覺得很難轉(zhuǎn)化思維,那給你獻上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給我們的想法轉(zhuǎn)換主語。
比如上面這個情況,普通人會想“婆婆生氣了,就是因為我事情沒干完讓她做事了”,但是轉(zhuǎn)換一下主語“婆婆生氣了,是因為她要早起幫忙帶寶寶”。這樣想就不會把自己帶入她的情緒困擾中,我們不必為此擔(dān)責(zé),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幫她更加舒服的去接受這個事實即可,而不是在我和她的關(guān)系中去糾纏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是不是很輕松很簡單?
改變思維方式非常重要,試著用這個方法去對待困擾你的他人的情緒,有好的效果,記得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