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洪流之下,人們的注意力一定是稀缺的。以此為背景,“簡單”一詞就會成為俘虜人心的最高指導。做品牌的和內容的人,一定不要忘記,把品牌做簡單,把內容做簡單,一定是最有招徠效果的。
當然,在內容這一方面,標題黨和點開文章之后偏弱智化的內容,早已在“簡單”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那些生產內容的人,是如此深諳簡單之道,以至于出現在你眼中的所有的爆文,無不具有“標題黨”和“弱智化內容”的特點。張小龍在微信公眾號文章的底部設置“100000+”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他的這一步,間接地造成了社會整體閱讀氛圍的下降和低質。
而且,“媒體”也是一種工業形態,“媒體人”也需要生存吃飯,既然如此,賺錢肯定被排在前位,文章KPI任務不會弱于大互聯網公司。所以他們在生產內容的時候,一定會朝著“高閱讀量”和“高轉化率”方向發展,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內容生產的流程化、妥協化,甚至諂媚化。如此一來,社會環境再加之閱讀來源,聯合起來“圍攻”讀者,就會造成“偽閱讀”、“毒消化”和“深麻醉”的結果。
“偽閱讀”指的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其實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真正的閱讀肯定是能在心靈上具有洗滌的作用、在精神上具有積淀的作用、在思想上具有填充的作用的。洗滌、積淀與填充這三點在如今的信息流的閱讀環境下,有哪一個被體現和驗證著?整體上看,一個也沒有。
“毒消化”指的是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產生的自以為學到很多真理的心情。真理永遠具有四個特點:復雜性、易變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能簡簡單單說出來的一定不是真理,因為真理是一個被反復驗證、實踐、修補、甚至顛覆的過程。所以,當你下次再看到諸如《一句話告訴你成功真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的時候,一定要細細斟酌,與自身情況仔細結合,并且腳踏實地的付諸行動,不然,你真的可能“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深麻醉"指的是大多數人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產生的自以為學到很多知識的麻醉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不斷積累、試錯和反思進步的過程,憑著一篇文章的閱讀,是不能真正的掌握到什么的。但恰恰又會有很多人自以為通過一篇文章,學到了很多,不好意思,并不是那樣。如果用心理學的解釋,只是你渴望學到知識的心情被滿足了而后產生了愉悅感。但愉悅感只是愉悅感,掌握一門知識和技能始終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如果你以為我說的是錯的,你可能錯了;如果你以為我說的是對的,你也可能錯了。記住,人類曾經還有“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