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讀書達人成也決定和國內著名知識分享平臺《得知》合作,做一檔《成也讀書》節目。
通過“黃金圈思維”,想通了“why”-為什么要做這檔節目(底層動力)?開始思考“how”怎么打造這檔節目時,想到了《系統思考》(美:丹尼斯·舍伍德)里提到的“系統思考”。
什么是系統思考?就是指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方式,注重的是事件背后的結構和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
比如:
石墨與鉆石由相同的碳元素構成,只是碳元素的組織方式不同,展現出來的性質就截然不同。
一件事情發生的決定因素是什么?是由系統整體結構決定的。
“系統思考”記住兩個關鍵詞:系統、思考。
一、系統是一個回路(因果)網絡。
也就是系統是閉合循環的,系統中的每件事情都相互影響,影響有正有負;因就是果,果就是因。
比如一家大型零售公司,為了擴大銷售額,在第一季度推出了多種促銷手段,使季度銷售額增長了50%;但緊接著在第二季度,銷售額卻突然下降了50%。原因是第一季度搞促銷活動,吸引了許多顧客提前購買,把應該在下季度購買的商品提前買了,而總需求容量本身沒多大變化,這樣就使得第二季度的市場需求急劇下降。
我們研究事物,要從關系入手,不能從現象出發,把二季度的銷售額下降,歸集為營銷不力。
系統內的影響有時會有時滯(時間滯后,比如一季度到二季度)問題,系統的關鍵常常被時滯帶來的假象隱藏起來。
二、思考時要找到關鍵元素。
關鍵元素的微小變化,會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的變化。關鍵元素往往是“反直覺的”。
一單位職工樓,其中固定的一部分家庭,用電總比別人家少30%,什么原因呢?后來發現開發商在給職工樓安裝電表時,因為工程原因,這部分家庭的電表全部安裝在門口前廳;而其他家庭安裝在地下室。
這里的關鍵元素就是“電表容易被看到”。
(及時反饋、正確位置,對系統的行為常有很大的影響。)
成也開始考慮:
一是系統性。自己有個“成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進入快速發展期,不能影響主業。《成也讀書》影響不是太大,它的潛在好處是一方面帶來將自己的興趣發展為新事業的潛在機會;另一方面,如果品牌打造成功,會對自己主業產生正面影響,而且也能為以后的轉型提供可能性。
二是關鍵性。把這檔節目打造成細分領域的知名品牌的關鍵問題在哪里?(黃金思維圈)
如果要使品牌知名,就要增加曝光量,曝光量的關鍵是平臺推薦和節目發布頻率。
平臺推薦是根據你的銷量決定的(系統是一種仿自然生態),銷量又是由購買率決定的。用戶購買、重復購買主要看你品牌美譽度,品牌美譽度就跟節目質量有關。
總體來說,這檔節目打造成功的關鍵是節目質量和節目頻率,也就是“內容生產能力”。
成也接著開始思考:如何在“得知”平臺上提高內容生產能力?
“得知”是內容生產和分發平臺,宗旨是:圍繞知識學習,幫助用戶節約時間,提升學習效率。首先是自己講什么(內容定位),如果光講“干貨”,與平臺上其他人重復,用戶也膩煩,品牌個性不明顯;要再細分再尋找,找到自己的獨特品牌形象。
成也立即想到:讀書方法。這是他擅長的,自己在其他讀書會上也多次分享,積累了很多經驗,還寫了一本《好好讀書》;黃海大學因而專門邀請他為大學生講課,獲得一致好評。其他人要么沒想到、要么不擅長。
另外,由于這方面沉淀深、積累多,又有自己一套成形的系統,所以也能保證內容產出的持續性。
想到這,成也松了一口氣。
但錄了幾期后,成也發現問題來了:一期節目,從讀書到提煉核心觀點到提煉讀書方法;再到錄制初稿,有時還要反復重錄,基本要花四、五天時間,直接影響了公司業務。
怎么辦?這里他想到了《精要主義》(英:格雷戈·麥吉沃恩)提到的“二八法則”。
待續
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