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有人告訴我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我不信,直到我發現讀書攻略到處都是。
類似教你閱讀一本書,教你榨干一本書的價值,教你怎么做讀書筆記以用來記住一本書或者今年讀了XX本,我向你推薦這X本書的文章長期在大眾的視野里出現。
這些讀書攻略動輒幾千字,多的上萬字,他們將讀書當做任務來研究,寫了這些所謂的“通關寶典”。還有人寫推薦書單,看了這幾本書你就能怎么怎么樣,并常常以自己讀了幾百本書作為噱頭來吸引觀眾。
這些文章看似都是干貨,但是它們宣揚的理念其實已經背離了閱讀本身。
當然,這些文章能夠走紅,究其原因是有不少“讀書白癡”。大量的“平庸先生”給讀書賦予了過多意義,他們想從閱讀中獲取的東西也很多。比如提升感、滿足感、有用感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先不論這些文章是否科學合理,僅就從它們將給人享受、讓人愉悅的閱讀變成了通關打怪、完成任務來看,它們就是錯的。
02
我從小酷愛讀書,曾經因為買不起《哈利波特》全集,在新華書店呆了一個假期。小時候,我看漫畫看雜志看名著看暢銷書。要不要看,完全取決于我有沒有興趣,喜不喜歡。
我一直覺得,閱讀應始于興趣,忠于熱愛。拿著攻略去閱讀,得不償失。
現在是“全民閱讀”的時代,讀書無用論沒了市場,而 “讀書至上論”和“唯閱讀論”正悄然占據人們的思想。以前,暴發戶們通過展示自己脖子上的金鏈子有多粗來彰顯自己的地位。現在,人們通過炫耀讀了多少本書來顯示自己的逼格。
有時我想不通為何閱讀這種極其主觀的事情都要有個高下之分,都能計算出讀書排行榜。前不久我下載了微信讀書,發現每天的讀書時長決定了你在好友中的排名。我當時感到十分荒唐,讀書時長能代表什么?這種讀書競爭的意義在哪里?
追求讀書時長、讀書數量,就跟畫家不要質量而追求畫了多少幅畫;作家不要質量而追求寫了多少本書一樣可笑。舍本逐末,不外如是。
03
2018年剛到來時,很多人都制定了閱讀計劃。在我看到的閱讀計劃中,沒有一個人將要讀的書是少于100本的。
我實在無法理解制定出計劃,要求自己每年要讀上百本書的人。我很好奇他們讀書的質量到底有多差?
他們讀書是為了什么?為了提升自己,為了鍛煉自己,還是為了虛幻的充實感?
難道讀書不應該是為了開心嗎?不應該是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嗎?
還有的人,看到書單就收藏。看到有人說“這幾本書你不得不讀”“一生必須讀這XX本書”就盲目跟隨。這種人屬于讀了再多書都過不好這一生的典型例子,不會獨立思考,讀那么多書干什么?
閱讀不是值得夸獎的事情,本質上它也是在浪費時間,只不過它浪費時間的方式很具有迷惑性罷了。
不過我絕不是在貶低閱讀,我想說的是閱讀應該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的情趣。
如果你忘掉了閱讀的本質、閱讀的樂趣,而把閱讀弄成一件很累,很復雜的事情。那么你就是在走彎路。
04
古人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的終極目的,也許就是悅己。對我來說讀書的目的只有一個——開心。因為喜歡才閱讀,而不是覺得應該讀,讀了有用。
這是一個大談意義的時代,好像做什么都需要有意義。即使是跑步,讀書,談戀愛都離不開“意義論”。不過在讀書有用論的氛圍中,我們需要厘清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去閱讀?有人讀書上千本,越讀越焦慮。有人一生就讀幾本書,卻反而能怡然自得。
對那些刷屏的經典,別人口中的“不得不讀”,希望你能保持警惕。人這輩子不存在不得不讀的書,所有的“不得不”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耍流氓。所以如果一本書你真的讀不下去,那不要勉強。讀書如吃飯,各有各的口味,選擇符合自己的“菜系”才是正途。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后,希望你都不要強迫自己。不用要求自己要記住每一本書的內容,也不用隨時把筆和本子都準備著做筆記。讀書很簡單,不要把弄它復雜了。
讀書就是讀書,讀書就是享受,讀書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讀”。愿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讀書人。
(完)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你對讀書的看法~
最近我在讀《聊齋》,每天有心情了就看一段。你呢?最近你在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