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幾個字,應該是在小學的音樂課本上,那時候,以為,它就單純的是首歌罷了。到了初中,又一次聽到了“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知道,這個你指的是老師。那個陪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偉大的人。可是,那時的我,卻告訴自己,我不想成為你,因為,從你的生活,言語里,我體會到你的辛苦和勞累。
后來,高考志愿填報,被自己里蠢哭了,當時以為報的是師范學院里的非師范專業,可惜,卻不盡人意,我可能要成為你了。然后,我就真的成了師范專業的一名學生,一畢業,最好的選擇就是老師,這個自己曾經那么討厭,那么排斥的職業。
或許沒有站上那三尺講臺,我就不會明白為什么老師有時候會被說成是偉大的、崇高的職業。那是一股隱形的力量,它會讓你感受到它的職業道德感和自身的價值感。在沒有真正的走上這個崗位的時候,我兩次實習的時候,我覺得,還挺不錯的,能發揮自己的所長,用你的言行去培養那些需要塑型的花朵。后來,當走上崗位,這不是實習,不會有結束,這只是一個開始,卻是讓我生出了排斥感。
再一次,“長大以后我就成了你”出現在我的腦海。某天放學,有家長來接孩子,在等待的時間里,和家長叫起來。聊了班級情況,講了孩子表現,也說到了一年以后孩子有機會從普通班脫穎而出到英才班去學習。家長聽到這句話以后,立即反駁到,“我們能不能不去,孩子說了,就想就在你班上,不行等后面就自己把成績考砸,錯失這次機會。”那一刻,心里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想要堅持下去,痛苦并快樂著。也是有這樣的同學,這樣的家長,才讓我更多一份走下去的勇氣和理由。
在班上,暖心的事不止這一件,其他老師很經常說,我班上的學生和家長情商很高,因為他們對我很好。其實我也很感謝遇到這樣的一群家長,他們相信我,包容我,支持我,讓我覺得雖然離開了我的家,我的大學,但是,周圍還有這樣的一群人。老師與家長,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吧,彼此信任,像兄弟姐妹一樣。
作為一個剛入社會的新老師,還是班主任,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是無法形容自己每天的生活,做不到心里很平靜,本來好好的情緒,卻是在看到學生的某些行為習慣以后,瞬間就沒有了那樣的愉悅,開始有點易怒。說話隨時都再說孩子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好,這樣的情緒,已經悄然到了我的生活當中。
后來的某一天,從彭媽那里聽來,這是班主任病,因為學生的各種毛病,讓自己變得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這讓自己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當自己發現以后,就要留心了,不能被這樣的情緒左右,做了情緒的奴隸。我們要及時調整心態,平常心對待這些事情,不要讓你周圍的人因你的情緒遠離你?雖然自己這樣的表現不是很明顯,可是自然有這樣的狀態透漏出來。這也是給自己上了一課。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面對一群可愛天真的孩子,他們關心你,他們反抗你,他們是你的學生,是你的老師,也是你的孩子。感謝生命里有這樣一群小家伙出現,感謝這些小家伙給我的點點滴滴。作為一名老師,我也會努力做讓自己喜歡的老師,讓孩子喜歡的老師,讓家長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