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讀書,真的是挺慚愧的,工作后的這么多年讀的非工具書加在一起都沒有高中時讀的多。工作當中要用到一些營銷類的專業書籍,懷孕生娃要看母嬰書,就是沒有時間看看其他所謂的“閑書”。
最近,偶然聽了一個遲子建的作家訪談,突然對這個女作家感興趣,又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于是買了一本《煙火漫卷》回來看,感覺被遲子建吸引了。
說說為什么喜歡這本書。
全書分為兩部分:誰來署名的早晨和誰來落幕的夜晚。
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小說分成了開始和結局。
在這本書里,有非常多和非常長的段落,描寫哈爾濱這座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里的街道、房屋、人們的穿著。你可以從這些描寫中,勾畫出城市的背景,也可以細致的描繪出每一個人物所處環境的細微差別。
開篇的第一句話——為城市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開篇就告訴我們,這就是一本記錄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的小說。
書里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劉建國普通人,他開著一輛二手救護車,在各大醫院穿梭,接送那些上不了醫院正規救護車的病患。開這種車,心理壓力和勞動強度都很大,隨時要面臨病人的突發情況甚至死亡。
劉建國之所以選擇這個職業,跟他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有關。受好友于大衛之托,將于大衛的孩子送到孩子的奶奶那里,但是這次旅途卻是于大衛和孩子的分別,火車還沒有到站,孩子丟了。劉建國開啟了漫漫尋找之路。開救護車能給劉建國帶來一點心理安慰,或者可以說是另一種救贖,同時也能讓他接觸到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說不定有一天能找到那個孩子。劉建國無法放下這份愧疚,自己也沒有成家生子,仿佛自己的幸福快樂、闔家團圓是對于大衛的另一種傷害。
劉建國的妹妹劉驕華,是一位從警多年的獄警,見慣了監獄里那些因為家庭矛盾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女犯人,劉驕華總結出了: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男人一定要有事業心,這樣夫妻關系才能維持好;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總是膩在一起,久而久之會彼此厭倦。因此力排眾議的選擇了長年在外的考古工作者老李。一個長年在外,一個長期值班,小別勝新婚的夫妻到了退休以后,四目相對的生活反而產生了很多的矛盾。兩個長年忙工作的人,因為疏于對子女的關心,劉驕華的兒子也是讓她在退休后操碎了心。
劉建國的哥哥劉光復原來是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輝煌半生,晚年患癌癥,想要留下一些能夠讓人記住自己的印記,耗盡家財拍攝了一部記錄哈爾濱工業起步、跋涉、衰落和振興的過程,結果因為拍攝水平有限,無法成片。妻子去照顧孫子,留他一人在老房子等待死亡。
還有書中出現的劉建國車上的幫手黃娥,帶著的孩子叫雜拌兒;丟了孩子的于大衛最終選擇原諒劉建國,于大衛的妻子謝楚薇,因為丟失孩子郁郁寡歡,人到中年因病切除子宮,把中年后無處排解的思子之情轉移給雜拌兒等等。
所有的人物都是充滿煙火氣的,平凡、普通,各有各的開心歡喜,又各有各的不幸哀愁。
我們可以在書中體會到那些失落、郁悶,感受到劉建國的壓抑和內心無處安放的痛苦;也對于大衛一家失去孩子后雖悲傷卻還能夠盡量平和對待劉建國的舉動,看到了知識分子的體面和內斂情感。和于大衛相對立的人物是黃娥,一個舉止隨便的女人,因為和別的男人有染導致丈夫離家出走,卻又意外的有著正義感,對懷疑販賣假酒的鄰居毫不猶豫的舉報。
每個人物都不是單薄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更多的時候在灰色游離。你不能說他是個好人,好人的疏忽大意造成好友全家無盡的痛苦;你也不能說她是個壞人,壞人舉報造假、熱心照顧鄰居等等這些。
正如我們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同學、朋友、同事,總有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我們總是有所保留,謹慎而克制的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總有那么一刻會因為這煙火被感動,時刻提醒我們,生活雖然充滿苦難,但是還是值得我們負重前行,因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