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導入語:花間派兩首詞,題目都叫“菩薩蠻”,結合課前預習,談談你對花間派和宋詞的認識吧!
稍作沉思,魏正帥率先發言:花間派就是賞花觀景、吟風弄月,側重男女之間的悲歡離合,和閨怨詩、和婉約派詞差不多。
我肯定他的說法,又問道:那你再說說對學過的宋詞的感受吧!
他略作思考,接著說:宋詞有兩個形象的比喻,豪放詞就是一關西大漢,手持丈八長矛,歌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婉約詞就像十七八歲女孩兒,拿著紅牙拍板,歌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可見婉約派和豪放派的詞,內容和風格都是不一樣的。
我說:兩種詞確實不一樣。據說李清照瞧不上東坡詞,說他寫的不是詞。豪放派不太講究章法,這一點還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宋詞十分之九都是婉約派,所以婉約派才是詞之正宗。因此,今天我們學習花間派的詞,就是學習宋詞創作的“根”。
我又問:看看課下注釋,溫庭筠綽號叫“溫八叉”,為什么這樣說呢?
講臺前的一學生小聲說:他兩手一插,一首詞就寫出來了。說明他天資聰明,才思敏捷啊!
我給予肯定道:寫詞靠的是天賦,光有勤奮是不行的!接下來,就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走進“溫韋”的兩首《菩薩蠻》,來享受與古代詩歌的相遇之美吧!
02
先學習溫庭筠的《菩薩蠻》,我請大家自讀梳理這首詞。
6班是重點班,最近上課朗讀不如平行班。我就激將他們:這一段時間,你們誦讀詩歌不如樓上7班同學,大家看怎么辦?
聽了我的話,有同學蠢蠢欲動了。馮萬花首先舉手,她深情地誦讀了“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她吐字清楚,字音準確,感情淳厚,就是聲音小了點。接下來是桂杰,他代表男生朗讀,聲音洪亮,節奏清晰,效果更好一點。
誦讀目標達成后,就進行詩歌內容的解讀。首先是李淩龍同學將詞的大意疏通了一遍,然后說:這首詞寫一個女子的活動,她早上起來,起的很遲,在樓上向遠處看。就是這樣一個場景,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感覺他理解的不透,我引導說:上節課7班曹永霞同學講,這個女子起的遲,懶得梳妝打扮,又反復照鏡子,是為了去見她的情人。這個說法可靠嗎?
聽這話后,大家反應很快,前排有個同學說:老師,課文標題下的提示里有一句話,“太陽升起,懶起的少婦慢慢地梳妝打扮,你可猜透她此刻的心思?”,“少婦”是已婚女子,是有丈夫的,不是去會情人,她肯定搞錯了。
接著,馬彥茹發言:我感覺,這個女子懶起梳遲,不愁吃,不愁穿,反復照鏡子,可見她是富家女子,她的生活很悠閑啊。
感覺她說得不妥,我順勢追問:富二代是對的,但“休閑”二字,你用的合適嗎?其他同學也可思考一下
俞晉凱說:這個女子“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情態,是因為丈夫在外,她獨守空房,生活無聊空虛,內心就顯得孤獨寂寞了。
同學們認可了他的觀點,也弄清了抒情主人公性格特點。接下來,結合課堂的交流互動,總結了溫詞的三個特點:襯托,白描,以景作結。這樣,就算是完成了從文字內容,到思想情感,到藝術手法的賞析過程。
03
剩下20分鐘,再來學韋莊的《菩薩蠻》。
這一次,兩個同學讀的就流暢多了。我肯定說:這一回,誦讀效果比樓上普通班同學好多啦!
再由馬歡同學疏通文字,并解讀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她抓住了“只合”的意思,是說作者“只應該”住在江南。并且結合“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幾句白描,分析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的江南的特點。
接著我追問:這首詞的主旨句,或者說直抒胸臆的是哪一句?大家齊聲回答到:是最后兩句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我回應道:在手法上,這兩句叫“卒章顯志”,又叫“以情做結”。那作者因何“須斷腸”?
韓鳴心直口快:因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所以他就樂不思蜀,不想回故鄉啦!
我追問:樂不思家,就這樣簡單嗎?如果真是這樣,這首詞也就格調不高,沒有正能量,也就沒有學習的價值了。
關鍵時候,總是馬彥茹出場,她說:大家應看看課下的注解,韋莊是因家鄉戰亂,滯留江南,無法回去。這兩句詞,我們應該辯證的理解,抒情主人公是思念家鄉,但一看到家鄉的殘象,內心就更加的悲傷,所以說就不要回家鄉了吧!
我肯定了馬彥茹的觀點,接著做了總結:魯迅的那句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韋莊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所以我認為:韋莊不是真正的猛士!
同學們大笑,掌聲起!
04
欣賞了花間派詞的語言之美,我又想到最近讀的傅國涌《美的相遇》,頗有一些感悟。
他的“相遇的美學”是這樣表述的:相遇是一個美的詞。校園內外的相遇,課堂內外的相遇,書里書外的相遇;從人與書、人與人到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的相遇。每一場相遇都會帶給人無窮的感想和思考,甚至可以引渡人生找到合適的扎根之處。
我想對同學們說:作業多,壓力大,都是生活的常態。千萬別緊張,高考決定不了你的一生,決定我們未來的,從來不是高考成績。而是你的眼界和對自己的認知。
互動的課堂,活力的課堂,使所有的相遇之美匯集一身,讓世界更加寬闊,讓通往美好教育的路徑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