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老教授來學校講座,老教授開頭便提了一句“家國情懷”。
“提家國情懷是不是有些二呀,但還是要提,大學生總要有些目標”老教授笑著說。
底下笑笑。
家國情懷,小時候我們還敢說,越長大卻越不敢提這四個字。
因為我們長大了,愈發(fā)地成熟了,不再童言無忌。
但我們心底里真的沒有這些高大尚的情感與抱負嗎?我想不是,但我們掙扎在社會的生存與生活上時,周旋于工作、房子、車子、票子之間時,談的高大尚了似乎會更顯的不務正業(yè),虛無與空洞。
老教授同時提到了大學生要多讀書,說大學是一個分流,大一時還不顯,大三就基本清晰定型了。而造成分流的基礎就看你大學是否有多讀書。
兩個極端的分流,一個上層建筑,一個底層人民。
老教授博客上有個必讀書目推薦,我看了,沒記住。
魯迅說過書目推薦一般都是推薦人想看的書,他對這書目推薦持非贊同非否定而淡泊處之的態(tài)度。然后接著他便推薦了幾位名人推薦的必讀書目。有張之洞的,有本間九雄的。
所以約莫是看個名人的必須書目推薦還是有好處的,要是按著自己的興趣找,郭敬明或網(wǎng)上雞湯文學之流就是要廢的節(jié)奏了。
讀書是溫飽之后的事情,《駱駝祥子》從來都不是給拉洋車去看的。
至于家國情懷是我們都該心里有的,但這是要在物質(zhì)生活取得極大豐富以后才能拿出來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