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乎所有人,在小時候都會被教導,要好好學習!即便是那些自己沒好好學習過的人,當了父母以后,也諄諄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學習。
可見,好好學習是人人都認識到的真理。
但似乎好好學習只是在校學生的專利,一旦離開學校,你若還在好好學習,便有一些不理解甚至不屑的聲音,你不好好謀生存,不好好想著升職加薪,過更好地生活,想什么好好學習呢!
我觀察,這樣的想法不在少數。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真的就不需要好好學習了嗎?
非也,這是一個錯誤的理念。
終身學習,是在這個不確定時代確定的最值得做的事!
好好學習,才能更好地生存,更快地升職加薪,過更好的生活!
2
既然如此,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離開學校之后,就不再學習了呢?
不是好好學習沒用,而是對好好學習有誤解。
一是過去的學習過程太苦了,十年寒窗苦,一朝熬出頭,誓不再學習!
《這樣讀書就夠了》作者趙周在書中提到,他們曾對一批本科以上學歷、參加工作超過一年的職場人士進行調研,結果令人震驚:68%的人是初級學習者(初級學習者的特征是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學習的目的是為找出正確答案,學習方式就是參加考試培訓獲得證書),還有近20%的人,可算是特殊的初級學習者,不妨稱其為“原始學習者”,就是從不讀書,也不學習,他們認為學習是無用的,只要在實踐中見招拆招即可。
你看即便是大學生,大部分人仍然不會學習,甚至有很多人畢業后不再學習。
在過去,大學生那可是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知識分子不學習不讀書還叫知識分子嗎?
這充分說明,有太多的人誤解了學習,沒有找到學習的真諦。
二是很多人覺得工作后就沒必要學習了。
工作已經夠累了,下班后,盡情享受生活不好嘛!為什么還要學習呢!
工作以后,是否學習真的沒用了呢?
并非學習沒用,而是很多人學習方法錯了!
進入社會以后,很多人依然遵循學校的學習方法,學習只為找到正確答案,為獲得證書,而非應用生活,指導實踐。
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迅速凸顯,實現升職加薪。
你不妨仔細觀察下身邊的人,但凡是優秀的人,都是善于學習的人。
即便是那些以前沒有好好讀書后來取的成就的人,也一定是善于學習的人,他善于從生活中一切事物中學習,所以雖然讀書少,但他們往往目標明確,善于調用一切資源、人脈、條件為實現目標服務。這更是高級的學習,為目標負責,為能力負責,而不為書本負責,為權威負責。
學習并非只是從書本中來,學習可以從書本中學,可以從周圍人身上學,可以從生活一切事中學。
并非學習沒用,而是僅限于初級學習的階段,效用微小。
3
對學習,還有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只有讀書才是學習。
我記得小時候,家長說誰家孩子學習好,就會說,誰誰書念的好,念書就等同于學習。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也沒有人去區分讀書和學習這兩件事,總覺得是同一件事,愛學習的人都愛讀書,愛讀書的人就是愛學習。
你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沒怎么上過學,一輩子執著于怎么做出更美味的壽司,他應該沒時間讀書,那他是不愛學習的人嗎?
顯然不是。
他從食材挑選、手藝、食客服務各方面入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頂峰的狀態!
這顯然是一種終身學習的姿態。
有的人愛讀書,但只讀書不思考,不應用,上學時只為獲得好成績,工作后依然盡信書少思考缺應用,這樣的人其實是不會學習,雖然愛讀書,但收效甚微,依然泯然眾人矣。(頭冒汗,覺得在說我自己,當然是以前的自己,嘿嘿)
你看,讀書和學習其實不是一回事,你明白了嗎?
讀書是一種學習,但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以終為始的讀書,才是高效學習,而學習卻不僅僅是讀書。
那讀書對學習有沒有用呢?
當然有用!讀書是學習的加速器,如果你是善于學習的人,再熱愛讀書,善于從書本里吸取營養,指導應用到生活中,將會極大提升學習的效率!
讀書是學習的捷徑,是用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收益的捷徑。
不是學習無用,也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死讀書無用。
4
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有多少人真正聽進去了呢?
在這個不確定性增加、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移動互聯網深刻改變生活的時代,抱有終身學習的理念,秉持終身學習的實踐已不是錦上添花之事,而是決定生存發展的終身大事!
不確定時代,唯有終身學習才能更好生存。
50、60年代的人,都把自己當成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國家安排你的一切事項,工作、房子、孩子。
組織的壽命遠遠超過人的壽命,大多數人在一個單位里獻了青春獻子孫。
而現在呢?
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40年,民營企業平均壽命3年左右。
你活的越來越長,組織壽命越來越短,人的壽命卻遠遠超過組織壽命。
你還活著,你的單位倒了,怎么辦?
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不知真假,華為集中清退某一個部門40歲以上的人。
而40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如果你被清退了,卻沒有更多的技能,該怎么辦?
即便是你已經掙夠了足夠多的錢,夠你花一輩子,但你沒有事做了,你真的會開心嗎?
當一個人解決了生存的基本問題,一定會追求尊重、歸屬這些精神需求,但沒事可做,就是對精神最大的折磨。
而一個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人,永遠也不會無事可做。
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唯有終身學習才能不被淘汰。
繼2016年初阿爾法圍棋(AlphaGo)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贏得“人機大戰”后,人工智能熱潮在全球一浪高過一浪,在很多領域里,已經能輕而易舉取代人類。
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客服機器人——“曉曼”集語音合成識別、語義理解和人臉識別等技術于一身,結合3D攝像頭、身份證讀卡器等外設應用,能夠以語音、觸屏、動作等多模態交互方式提供多種服務,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在醫學領域,用來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能,它的準確率甚至超過了專業的病理學家,在兒童自閉癥早期診斷上更是完勝醫生。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2016年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未來不會只有一個總管一切的人工智能,而是有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它們在不同領域、不同細節里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向社會和生活中的任何一個領域滲透。
在未來,你的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被取代了,你做什么呢?難道只剩下吃喝玩樂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為好好學習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依靠知識迅速崛起。羅輯思維的羅振宇、連環創業者李笑來、生涯專家古典、《好好學習》作者成甲、PPT培訓起家的大學教師秋葉等等,很多很多。用古典的話說,這是一個個體迅速崛起的時代。
在這樣的好時代里,你輕而易舉用較小的成本就能獲得優質的學習資源;你若在某一細分領域里占有優勢就有機會迅速崛起,實現財富自由。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在這樣的好時代里,你放棄了學習,躺在既得成績上睡大覺,遲早一天會寢食難安,出來混,欠下的遲早是要還的!
5
為什么需要好好學習?
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更多的選擇,為了更豐富精彩的人生!
在這個好時代,我看到很多人活的像個學者,同時又在世俗世界里取得成功。這成為了可能,而通往這樣生活的最佳路徑就是好好學習,終身學習,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能既有趣又富足!
既有趣又富足的生活,誰不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