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講最近這段時間關于跑步的一些理解,當然沒有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那樣的深刻,只是講講自己的些許淺顯感受。
為什么選擇跑步?
每個人選擇一樣東西,都有一定的動機,或趨利,或避害,而我選擇跑步也有自己的三個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鍛煉身體
我是一個身材瘦小的男生,身上肌肉不多,腹部還有一些由來已久的贅肉。為了鍛煉身體,選擇了這項運動。對我而言跑步相較于其他運動對身體的各方面鍛煉的更加全面。
2.增加掌控感
選擇跑步,是因為在室外,不會受到寢室室友的限制。同時跑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快慢,時間,場所,讓自己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節奏,增強自信心。
3.增加幸福感
跑步時能感受到身上留下的汗液,讓人特別的舒爽。跑步時,在路途中會看見不同的倩影,欣賞不同的風景,腳步生風感覺特別的愉悅。這一切都會給人一種幸福的感覺,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我是怎樣跑步的?
盡管以前上學時晚上也經常在學校操場跑步,不過畢竟有一段時間停歇,現在要重拾這項讓我快樂的運動便需要好好規劃,我給他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熟悉并養成習慣
熟話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那么我決定先用21天讓自己熟悉這項運動,找到自己的感覺和節奏。讓自己的跑步變得日常化,現在我每天在上半時會從站臺跑到公司,下班后從站臺跑回家,充分利用時間,也使上下班變得格外不同。
第二階段:掌握跑步這項技能
這個階段,我會特別注意對跑步姿勢的規范化,矯正自己的錯誤姿勢,采用《跑步,該怎么跑》一書中的“姿勢跑步法”,它需要結合兩個要素:跑步姿勢和跑步姿勢的支撐點轉換,即:
膝蓋一直保持微彎以吸收地面的沖擊力,只以前腳掌自由著地,而且盡可能縮短著地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腳掌著地點要剛好落在身體的下方,而不是在身體的前方。起腳落下時,另一只腳要從支撐位置移至抬起位置,然后兩腳輪替。稍稍提高身體,然后讓腳部順著身體移動。
它有5個要點:
1、膝關節必須保持彎曲,以前腳掌(跖球部)著地。
2、頭、肩膀、臀部,一直到與地面接觸的腳掌前緣處于一條直線。
3、著地的支撐點剛好落在身體的正下方。
4、盡快抬起腿,維持高步頻。
5、讓全身的肌肉保持放松的狀態。
同時有3個不要做的原則:
●不要刻意做蹬踏動作
●膝蓋不要抬高與往前
●不要伸直后腿來將身體推離地面
這樣的跑步,讓跑步順其自然地發生,剔除多余的動作,順應重力讓它推動我們的身體前進,我們輕松、自然與有節奏地跑著,就像大自然中的獵豹那樣,自由自在地奔跑。這樣的跑步降低了受傷的風險也避免了浪費身體能量。
跑步是一項技能,這個階段我需要不斷重復練習關鍵姿勢,用“姿勢跑步法”跑步,掌握姿勢——落下——拉起這種節奏,不用著急,注意姿勢的標準與規范。目前我還在這個階段,正不斷練習著。
第三階段:輕松自由的跑步
這個階段,跑步將會更加的輕松自由,已經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日常的調味劑。這個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勉強自己。
meitain
跑步這項運動,是需要持之以恒,他需要我們有耐心,夠集中。長期堅持跑步,你的身體肌肉會發生巨變,人的精氣神也格外的不一樣。
跑步,我們需要一個目標,跑多少公里或跑多長時間,或者是跑到怎樣一個境界,每天比昨天多跑一點,這樣可以更有效的燃燒我們的肌肉,讓它得到增長,讓我們投入時間投入年月,一次次累積,最終達到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相近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