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被《三十二》和《二十二》刷屏了,雖然我沒有看過電影,但是我早前看過一本關于《慰安婦》的書,所以提到這個感觸很深。也許電影沒法還原慘烈現場,但是文字卻可以記錄敵人兇殘的暴行。作者是一個從慰安所死里逃生才幸免于難的不幸女子,她僅用最平實的文字記錄了她所遭遇的一切,只是一種記錄而已,沒有加以文學的加工和潤色,更談不上夸大其詞了。
書中的慰安婦們過著不是人的日子,讓人覺得膽戰心驚。有人多人不堪折磨,上好年紀就香消玉殞了,有人意志堅定,得以解救回鄉,但是家中親人卻以之為恥,在慰安所受到的身心傷害已經夠深了,回到唯一的精神寄托之處時卻沒能得到她們夢想中的溫暖與理解,無疑給她們的心靈又劃上一道深深的傷口。真是可悲又可憐的啊!
導演用紀錄片的形式為觀眾講述了她們的故事,也是喚起大家塵封的記憶。如果不是電影,或許很多人早就忘了這樣一群戰爭受害者的存在,她們勇敢地承認自己曾經被迫成為慰安婦的事實(因為此前很多人是羞于承認的,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是人生的污點),中國傳統的禮教束縛了婦女的思想,使她們甘愿獨自咽下這凄慘的苦果。但是后來在一位朝鮮受害者大膽向世人揭露日軍這一暴行后,又有很多中日韓的婦女站出來指正,并且強烈要求日方給予其相應的身心補償,但是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她們屢次敗訴了。
所幸在她們當中有些人還能夠看到她們的遭遇被世人所同情,她們的經歷會被更多人理解,她們的遭遇被更多人重視,這也就意味著她們期待的公正的審判會更近一步。希望正義最終能夠找到真正的主顧,讓殘暴的人的暴行能夠得到相應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