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勤何許人也,網稱“小馬云”。我這文只說公益,至于那些什么快手主播,什么經紀人的,我就懶得浪費唇舌去說一個字了。
我也做過公益,尤其在貧困山區支過教,所以,我知道貧窮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我接觸過一個經常被公益組織光顧的山區小學,這里存在著這樣一些怪現象:每一隊進山的公益組織必帶的就是文具書包,“山區孩子肯定缺這些呀”,是的,他們這樣想當然,最后的結果就是,每個學生家里都堆起一疊彩虹般的書包,今兒換這個,明兒換那個,完全不帶重樣的。還有就是學生演員化,大家都有經驗,裝可憐有糖吃,于是,在一群“慈善公益人”的培養下,變成了一個個戲子,喪失了山區孩子最純真的心靈。
是的,這就是不節制的公益的惡果,是比貧窮更讓人難受的東西。
我在支教中,也發現了幾個很好很對胃口的孩子,我也資助他們,資助他們獲得更好的教育,至于家庭的貧窮,我認為那是他們應該經受的磨煉,是培養他們堅韌、善良品質的溫床,我無意去改變。
可能馬云也是明白人,去年得到范小勤照片的時候,并沒有多說什么。今年,“小馬云”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各種公益慈善的組織和人絡繹不絕,某地還有個什么熱衷公益的好人登報說資助他,大字報下面記錄了這位的平生善事,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我也惡意猜測一下,“小馬云”每天最多接待幾十人的流水“慈善作業者”,估計其中一半得買點兒書包啊文具什么的,時間久了,你們考慮過他家的房子裝得下這么多書包嗎?
做慈善的分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做善事做成習慣,其中往往不為人知的更多,平日就表現得像一個老好人,我們可以稱之為善人;第二種是通過基金運作的方式精準幫助更多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慈善家;第三種人則只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做善事,熱衷功名,我們可以稱之為“慈善客”,或者“慈善匠”。
有些人啊,匠氣太重,每有輿論的公益熱點,就像嗅到屎味兒的阿黃一樣,聞風而動。你貧窮,你困難,我幫助你,你怎么能拒絕,你憑什么拒絕,你怎么敢拒絕呢?我以公益的名義賜你刁鉆奸猾、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公益我是做了,社會贊譽也得到了,至于你以后的生活,哪怕是洪水滔天,又關我屁事的吧!
馬云最近放話:這不是一個笑話,這是沉重的事實。至于有多少人明白這沉重,又沉重到何等地步,不得而知,不過我可以猜測很少很少。
最后我要說一句,范小勤,我不會幫助你,幫你的人已經夠多了,我還是把我有限的力量,發揮在身邊某個半夜撿著垃圾,卻被過往的車燈晃得顫巍巍的扶著垃圾桶喘氣的老奶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