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
藝術家好像都有點“奇葩”
梵高割耳朵,達利吃蝙蝠
海明威一生都站著創作
不過今天要說的大奇葩
倪瓚
簡直瞬間秒殺他們
倪瓚又叫倪云林,是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他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父早喪.弟兄三人, 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長兄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云林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便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
趙元《倪瓚寫照》1352年作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容膝齋圖
倪瓚是不是處女座我不知道,但是這潔癖的傾向不得不讓人懷疑,倪瓚的家向來是一塵不染,就連如廁這等事也要“處理”的十分干凈。他家的廁所下面有木格,中間塞滿鵝毛。排泄物落下鵝毛就飄起來覆蓋了,一點味道都沒有。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秋亭嘉樹圖
最有趣的是他讓家里的仆人去挑水泡茶,從來是只用前面那桶水,而決不用后面那桶。他的理由是——后面那桶水很有可能被仆人挑水走路時給放屁污染了。我想如果中途仆人歇腳把兩個桶換過了,想必他也不知道吧!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水竹居
說完倪瓚的潔癖像處女座以外,他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有很強的邏輯性思維,經常會表現驕傲的樣子倒也有點兒像。倪云林生在太湖邊,他的畫基本構圖是一河兩岸式,一般只畫遠山,湖石,草亭。天空江水一概不畫,反而留下很多想象空間。這種以少勝多、別開生面的想法也是他為中國畫打開的一個新的格局。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紫芝山房圖 臺北故宮藏
從他的作品來看,折帶皴是他的特點。他善用側鋒,以側鋒的重疊轉折互交,皴擦出石頭,遠山的脈絡。線條上很像他的性格,如刀鋒銳利得能切割一樣。他的苔點也很厲害,因為他的點通常很準確,點到空間鮮活。通常我們很多人效仿,點著點著一下子就點多了,就變成了吳鎮,而不是倪瓚。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元 倪瓚 秋林野興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從美學角度,他的這種“潔癖”在作畫布局上則體現為嚴謹與細膩。倪瓚的這幅《秋林野興圖》,是倪瓚現存世最早的作品,大概是倪瓚三十九歲時所畫。此畫樹下有一茅亭,造型簡潔、古樸。亭內有一高土臨河而坐,一派肅穆沉靜之態,另有一童子侍于其后側。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雨后空林圖
自此以后,他的山水畫中再也沒有人物,只畫空亭,或連亭子也不要,僅存蕭瑟的山水。
倪瓚 幽澗寒松圖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是為友人周遜學所作,并題五言詩:“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p>
倪瓚清高持節,一生不仕,他“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今名。”(《述懷詩》)不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態度,而且對朋友們的入世為官也堅決反對。此幅一為友人贈別,更是勸友人“罷”征路,“息”仕思,含有強烈的“招隱之意”。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六君子圖
對待貧苦之人和好朋友,倪瓚卻非常大方。他的老師王文友,老來無子,他變賣自己的田產為其做養老之用。元末,吳越一帶發生大饑荒,倪又變賣一些家產,用以接濟窮人。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春藤古木圖
他的文人畫作品很元朝。當今很多人還在模仿這種風格的國畫,反而在人心欲望充斥、聲音嘈雜的時代,已經遠不及倪瓚當初的心境了。他可以變賣自己的所有田產分給傭人,然后自己去隱居。現在紙醉金迷、觥籌交錯的環境,畫家如何能模仿得來他當時的不食人間煙火呢?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倪瓚 云林春霽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藝術不分好壞,只求真假,心里如何感覺就如何畫在紙上,或許觀者還能感到一絲真心。也是對藝術負責。就算所得之畫非出自名師之手,但是畫得人心,我想也不必計較其牝牡驪黃的。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