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專欄讀后感—第三個概念:你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第一部分,我對三大坑的理解。

沒看這篇文章,我壓根就沒想到會有這么是三個隱形的大坑,其實三個大坑我都掉進去過。而事實上,看完這篇文章,我還是掉進了坑中。可見,從知道到做到,得有多難。雖然難,但是還是要去做,人無完人,不可能一次性就完全避免所有的坑。就是要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然后慢慢減少掉下去坑的次數,這才是正常的。

第一大坑:莫名其妙地湊熱鬧,我覺得對我來說最容易掉進去。為什么呢?

第一,因為我是個完美主義者,而這個信息時代有太多的消息會變著法子來收割你的注意力。比如說各種收費課程的推送,優惠活動的推送,還有各種推銷電話。而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什么都想學,而什么都學不好。我在得到上買了很多專欄,在喜馬拉雅上買了很多收費課程,在一塊聽聽上買了很多收費課程。最后證明是,我根本就學不完,我的注意力分散到太多的領域,導致沒有在一個領域獲得突出的成果。

第二,我們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微信,微博,各種app,大部分時間我們生活在網絡中,大部分的人每天都會話很多時間刷朋友圈上,還有刷微博,刷各種公眾號上。而這些就是別人的事情,和你沒有太多關系,而你一直刷,那就相當于在莫名其妙地湊熱鬧。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

1.關閉所有不必要的通知。我就只開了電話通知,其余的全部關閉。

2.避免被各種信息收割注意力。我的做法是精簡關注的公眾號,關閉朋友圈,關閉所有通道。

第二大坑:火急火燎地隨大流,對我來說,我也還是不小心掉進去了。

比如說火急火燎地隨大流去投資,根本沒搞懂資本市場是什么情況就火急火燎地沖進去。當然,我也吃到了口頭,得了教訓。其實在投資前,功課就應該全部做完,這一點沒做好就沖進去,的確是個死。

投資被收割的經歷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萬事都可以學習,可以做到,但是必須要花注意力去積累,去收獲,去踐行,等待復利效應的產生,這是永恒的道理。所以,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至少應該掌握最少必要知識),不要貿然隨大流。

那趨勢、那機會明明是那些有意無意已經準備好的人的。

第三大坑:操碎了別人的心肝,對我來說,是最隱形的大坑,我經常掉進去卻不自知。

舉個例子,現在創業的人這么多,我都對他們嗤之以鼻:切,看你的能耐能活多久。我心里永遠都在想著別人的不好,從來沒有想過盼著別人好!其實這個坎對我來說最難跨過去,因為我天生嫉妒心強,天生好勝心強,所以盼著別人的好對我來說就是一天難于登天的事,我天生就是那種幸災樂禍的人。之前看過霧滿攔江的一段話,是最好形容我這樣的人的:

看到別人的成功,都歸功于別人的運氣。看到自己的成功,都歸功于自己的能力。

看到別人的失敗,都歸咎于別人的能力。看到自己的失敗,都歸咎于自己的運氣。

分析自己時,偏向于有利于自己的解釋。

分析別人時,偏向于不利于對方的解釋。

比較自己時,往下比,與不堪的人做對比。比下有余,感覺自己好有成就。

比較別人時,往上比,與最優秀的人作對比。比上不足,感覺對方好差勁。


第二部分,我對注意力,金錢,時間的看法轉變。

在沒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對注意力,金錢,時間的排序是這樣的:

金錢>時間>注意力

那時候我很摳門,不愿意花錢買東西,情愿自己多花點時間自己生產。那時候花錢投資自己成長的支出非常微薄,花錢在吃喝玩樂購物上的支出很多。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對注意力,金錢,時間的排序發生了改變:

注意力>時間>金錢

我開始花錢去學英語,花錢聽收費課程,投資自己的支出占了大部分,而吃喝玩樂購物上,則能省就省。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所以,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的身上,放在自己的成長上。

我對注意力還有一個頓悟:

把當下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在自己的成長中,你就處于“活在未來”的狀態。

如何意識到自己有沒有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在自己的成長中?時刻調用元認知能力,看看自己的注意力花費在哪里去了,時刻調用元認知能力,觀察自己細微的進步


第三部分,最后談談自己最近注意力的花費情況:

第一,最近注意力分散的厲害,老是被自己愛看手機的壞喜歡打斷任務。雖然我關閉了很多APP的通知,但我又有個壞習慣,就是總是愛打開手機看消息,特別是微信消息,所以我時常分心,注意力被切分成很多小塊,產出效率大大減小。所以我決定:

第一,每天列清楚任務清單,不可以貪多,量力而行。

第二,讓自己成為單核處理器,一項項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期間,堅決不能碰手機,堅決不看微信。在任務執行的時間段,讓自己腦子里只想著這件任務,我的世界在那一階段就只有那件事中的人和事。

第三,堅決屏蔽一切干擾,來自同事的,來自自己腦子里的其他雜念,來自數不清的騷擾電話的,都統統對他們說NO。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