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華杉
如果父母犯了大錯,我漠然無動于衷,沒有一點(diǎn)怨言,好像跟我沒關(guān)系似的,那就和父母越來越疏遠(yuǎn)了。而如果父母犯一點(diǎn)小錯,我就憤憤不平,抵觸呼號,那是激怒自己,激化矛盾,更把父母疏遠(yuǎn)而不孝。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pan),小人之詩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guān)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guān)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
高子,是齊國人,公孫丑聽他講詩。
《小弁》是詩經(jīng)小雅的一篇,寫的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宜臼,詩中抒寫遭受父母拋棄,而內(nèi)心憂憤哀怨。周幽王先娶申國之女,生宜臼(jiu),立為太子。后來得褒姒,極為寵愛,生子伯服,廢申后及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公孫丑問孟子:“高老師說,小弁,是小人寫的詩。”
孟子問:“此話怎講?”
“因?yàn)樗性购拗椤!?/p>
孟子說:“高老先生講詩也太機(jī)械了。說小弁有怨恨是對的,說小弁的怨恨是小人之怨就不對了。比如一個人,越國人張弓搭箭射他,他可以笑著跟別人說這事,為什么呢,因?yàn)樵絿烁P(guān)系疏遠(yuǎn)。如果是他的哥哥張弓搭箭射他,他還能輕松的談?wù)搯幔恳欢ㄊ莻牧鳒I地講述這事。這沒有別的原因,自己的哥哥要?dú)⒆约海瑐陌。⌒≯湍窃娭械那闆r,是父親廢了自己太子之位,并廢了自己的母親,這是家庭人倫大變。就國家政治而言,廢長立幼,動搖國本,將有亡國之禍。西周本身也由此而亡。
“所以小弁中,宜臼之怨,是親親之情,至誠惻怛之念。親親之情,是仁心仁德,怎么能說是小人呢?這高老先生講詩也太機(jī)械了。”
【曰:“《凱風(fēng)》何以不怨?”
曰:“《凱風(fēng)》,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凱風(fēng),是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中的一首,《毛詩序》說:“《凱風(fēng)》,美孝子也。衛(wèi)之淫風(fēng)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認(rèn)為是贊美孝子的詩。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jìn)一步說:“母以淫風(fēng)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zé),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
邶國存在時間很短,管蔡之亂后就被取消了封號,劃歸衛(wèi)國。衛(wèi)國風(fēng)氣,從上到下,都比較開放。這位《凱風(fēng)》詩里的母親,生了七個兒子,但還是不能安分在家,總有情郎在外,所以兒子們寫了這首詩,諷諫母親。全詩通篇都是“母氏圣善,我無令人。有子七人,母氏勞苦。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等等慰母而自責(zé)之詞。所以公孫丑說凱風(fēng)無怨。
磯,水沖擊巖石。引申為激怒,觸犯。
公孫丑問:“如果父母有過錯,怨恨是親親。小弁之怨,是得不到父親的愛。那凱風(fēng)一詩中,得不到母親的愛,為什么他一點(diǎn)怨言也沒有呢?”
孟子說:“這不是一回事,親親之情是一樣的,但父母的過錯有大小不同。小弁詩中,父親犯的是禍及國家宗室的大錯,實(shí)際上,后來周幽王和伯服,都被犬戎攻破鎬京而被殺。而凱風(fēng)詩中呢,母親失節(jié),這是小錯,家庭小事罷了。如果父母犯了大錯,我漠然無動于衷,沒有一點(diǎn)怨言,好像跟我沒關(guān)系似的,那就和父母越來越疏遠(yuǎn)了。而如果父母犯一點(diǎn)小錯,我就憤憤不平,抵觸呼號,那是激怒自己,激化矛盾,更把父母疏遠(yuǎn)而不孝。
“所以小弁之怨,凱風(fēng)之不怨,各有恰當(dāng)。昔者孔子稱贊舜說:‘舜真是天下之至孝,五十歲了還依戀父母。’父母兄弟都要?dú)⑺膊辉梗驗(yàn)樗寄軐Ω叮鼙Wo(hù)自己,還是反求諸己,覺得自己不孝,讓父親不能愛自己,也最終感化了父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