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B的故事
我與B相識的時間要遠遠超過A。A僅僅是我三年初中同學,而B則是從小在一排平房的鄰居,一起長大,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B的長相也還不錯,本質是一個性格溫和善良的女孩,用一個帶有貶義的形容詞,可能有點“傻大姐”的氣質。我的本心不想用這樣的詞來形容她,因為我知道發生在她家的不幸,小學的時候,她的父親出了意外去世。這件事到底在她心中造成多大的打擊,我無法知道,后來她的成績也沒受什么太大影響,這事也就逐漸過去了。
我和她小時候都比較喜歡畫畫,小學的時候,記得看過她在牛皮紙上用彩色水筆畫連環畫故事,故事是她編的,只記得其中一張畫了一個搗蛋的小孩搞惡作劇,在爸爸的被窩面藏了個西紅柿,其他內容記不得了,這個小冊子也就是當時看過嘻哈而過。后來稍微大了一點,小學班里有一次征集繪畫作品參加比賽。班里的美術老師讓我和她提交作品。我當時想象力叫一個貧乏,照著現成的東西畫還湊合,但真讓我自己構思全部內容,我就不行了。想了半天,結果花了個大大的機器貓騎著月亮,顏色涂得亂七八糟,自己看了都覺得拿不出手。她畫的則是一個睡在床上做夢的女孩,背景是一個螺旋狀的軌跡,用各種花朵裝飾了整個畫面,上了色之后還是挺復雜的畫面。后來記得她好像是得獎了,我心中還略微有點不服。再后來,到了初中,有一次看到了她畫的漫畫小故事,這已經是少女漫畫風格的作品了。故事大概是來自一本少年文藝雜志上的短篇小說。當然,她畫她的,我也在畫我的,但只不過算是學習之余的一點小小的樂趣,雖然我和她一起跟班學了幾年繪畫,但是倒也沒想過以后成為一個畫家,B或許在小時候就做過漫畫家的夢吧?
以前與我們住在平房區的還有一個女生C,跟我們一樣都是小學同學。她是一個嘰嘰喳喳,非常頑劣的女生,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兩個人站在一起,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用當時的評價標準,B是好女生,C是壞女生。當然C也有自己的苦,這里略去不提。但是從學業角度來說,如果B與C走得太近,學習成績可能會有影響。B和C在一起玩的時候,也經常一起看漫畫,C向B推薦了一部她非常喜歡的大師作品,B也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也影響了她的人生觀。
初中之后,我和B、C她們家搬離了平房區,住進了樓房區。初中時代的B沒有什么印象太深刻的故事發生。高中時代我幾乎沒有她的記憶,以至于不能確定她是否與我同在一個高中。只記得B一度和C走得很近,以至于意志消沉,不來上課,以至于不得不到其他學校借讀,大概就是這個過程。我與她日漸疏遠,幾乎沒什么往來,也逐漸斷了聯系。
記得剛知道A的事情的時候,也曾經嘗試搜索過B的名字,但B的名字比較常見,未必容易定位。加上當時還不知道她的qq號,所以也一直沒有聯系上她。我對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母親偶爾談及,她在老家教書,可能已經有小孩了。C倒是后來主動和我在qq上聯系上了,但沒有怎么提及B的事情。
然而當我知道她的不幸消息的時候,我再次動用了搜索功能,這一次網上可以找到幾條與她有關的關鍵信息,我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很多她在網上留下來的痕跡。我才大致補完了她在這些年的大致經歷。原來她并不是一直在老家教書,也并沒有小孩,而是有一段時間在外地做了網頁美工,后來回到老家之后至少換了兩份工作,收入不算高,但應該還算穩定。她在閑暇之余,開始編織她的漫畫之夢。我打開了她的漫畫,一一看過,這些漫畫大部分都是非?,旣愄K的少女漫畫,情節簡單,畫風幼稚,觀者對她的漫畫大加吐槽。但憑著她那股子熱情勁兒,也吸引了一些喜歡畫漫畫的同好與她進行交流互動。她也在不斷提高繪畫技藝,假以時日,或許她真能畫出畫面和情節都不錯的原創漫畫。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她對于兒時癡迷崇拜的大師神作的一些做法,卻引起了網上的爭議,具體如何做的我這里不做具體說明,只是說有點涉嫌侵權。這個大概也是漫畫圈中經常難以避免的爭議。她的做法平心而論不太正確,在爭議的過程中把自己偏執的一面暴露無疑,但她還是放棄了不正確的做法,算是懸崖勒馬。這段時期,據說她在情緒上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在群里也曾經瘋狂刷屏,然后才慢慢平復下來。
此后大概過了一年多,她就走上了不歸路。具體什么原因,我至今沒弄明白。綜合我所掌握的各種信息判斷,她大概是由于自高中開始,在人生選擇的關鍵問題上出現不小的偏差。她的家庭她的性格促使她不拘小節,不像大部分女生那樣喜愛打扮自己。與命運尋求抗爭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感情問題上也是諸多不順,只能用心理暗示鼓勵的方式振作精神,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傾訴苦惱之人。最終回到家鄉,靠繪制瑪麗蘇少女漫畫,試圖逃避現實,但網絡的爭議又讓她在某些問題上無所適從,日積月累,使她產生了抑郁癥,最終釀成不幸。
我仔細看了她這些年的心路歷程,特別是網上這段經歷,我覺得作為同齡人,又是跟她最熟識的發小,雖然我的話對她未必有決定性的幫助,但作為多年的網蟲,起碼可以給她如何在網絡上調整心態出點建議。然而我這個作用完全無法起到,只能在網上面對她曾經留下的話語,面對她那些瑪麗蘇的漫畫,再回想自己這些年的各種經歷,心痛不已。
如果說A的離開,是早有心理準備,雖有遺憾,但還算能夠接受。而B的離開,則讓我久久無法平靜。我只能胡亂湊幾句四言,表達我的心情“上天不淑,毀我嘉友;后土不仁,殞彼香魂。”我把自己的簽名改為:“向逝去的歲月揖別”,向我的青蔥歲月再次告別。她們雖然沒有在這個世上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業績,但我會永遠記得她們最美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