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的角落》(Kono Sekai no Katasumi?ni)--zengtaolee
我們戰敗了,每一口空氣都是恥辱的味道
日本人也許從來都沒有認真反省過他們在第二次戰爭中犯下的錯誤
《在這世界的角落》主演:北川景子/小出惠介/優香/速水重道/篠田三郎/市毛良枝/小西舞優/蘆田愛菜
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
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提名)
豆瓣評分目前7.6,但保持了很久的8.0分以上,而且是從8.9的高分上跌下來的。其實我打分的話,應該給9分,比<君的名字>要高一點。要知道《君的名字》都沒有進到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里面的。
日本著名導演荒井晴彥公開表示,這部電影的三觀是有問題的。把戰爭等同于「被害電影」是錯誤的,平民在戰爭中就沒有責任了嗎?(我們)明明有描寫加害責任的好電影,人們都忘了嗎?現在的觀眾是最壞的?!?/p>
前方劇情有透露,不適者請自行離開
主人公北條(浦野)鈴是紫菜店的長女,一個喜歡畫畫的普通女孩子。
那時候還沒有戰爭,過著舒舒服服、無憂無慮的日子。也遇到了比自己大一些的男主人公。(男主也是一見鐘情啊,長大了也念念不忘,到最后還是把女主搞到手了,很是有手段與心機的人。)
北條(浦野)鈴是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女孩,對人不設防備也很溫柔,喜歡自己時常發呆。因為嫁給了小時候只見過一次卻不記得長相的人北條周作,從廣島市(記住這個廣島)搬到了吳市(海軍基地所在城市)。
在對新的家庭,新的街道,新的世界不知所措的同時,天性開朗的北條(浦野)鈴愉快地過著每一天,她整天迷迷糊糊,但是腦洞特別大,還喜歡畫畫,這個畫畫差點給她戴上間諜的帽子(你說你沒事在軍港附近畫個毛啊)。
嫁入北條家以后,在忙碌的生活中,北條(浦野)鈴終于熟悉了吳市的街道,過著普通人一般的生活。吳市是日本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當時最大的戰艦大和號就是停留在這里,作為母港。1944年五月,沒多久日本國內就陷入困境,用錢也買不到東西,只能靠配給,這個片段完全展現了日本人不屈的性格,作為戰爭的發起者,他們以戰爭自豪,任何的供給都優先供給給軍隊。
某一天,北條(浦野)鈴交到了一個叫鈴的朋友。北條(浦野)鈴迷路時,就是鈴好心地給她指了路。
雖然鈴是青樓女子,但北條(浦野)鈴仍然無所顧忌地和她來往著。
然而,鈴其實是自己丈夫周作在婚前秘密交往的女子。
偶然之下,北條(浦野)鈴也漸漸察覺到了丈夫周作過去曾與鈴之間發生的事。
自己對于丈夫來說可能只是鈴的替身……
北條(浦野)鈴懷抱著這個揮之不去的想法不敢說出口。
就在此時,北條(浦野)鈴在廣島的同班同學兼初戀情人的水原出現了。
水原在經歷了戰場之后,前來向北條(浦野)鈴表明心意。
然而北條(浦野)鈴的心早已傾向了現在的丈夫。
另一方面,看穿北條(浦野)鈴疑慮的鈴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秘密只要還是秘密,就和沒發生過沒有兩樣”,消失了。
與此同時,戰況日益嚴峻,物資匱乏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就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打到這弱弱的孩子……
在廣島的娘家,奔赴戰場的哥哥回到家時已是一粒沙石,戰爭的殘酷開始慢慢蔓延到這個普通人家,這僅僅是個開始,也注定是個悲劇。
隨后1945年3月,終于吳市的街道也遭到了大規模的空襲。
碰巧帶著外甥女看望公公的北條(浦野)鈴,從防空洞出來后遇到了定時炸彈爆炸。
卷入爆炸的北條(浦野)鈴右手被炸飛,而手上牽著的外甥女則失去了性命。
她的希望被戰爭殘忍地砍斷了。但是在旁人看來,她只是斷了手卻沒死,真是太幸運了。
“你個兇手,明明有你帶著她,怎么就!”北條(浦野)鈴遭到姐姐的責難。
“別說了!北條(浦野)鈴還活著就好。”婆婆幫忙勸說道。
(真的?真的好嗎?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還活著。)
自此以后,北條(浦野)鈴眼中的世界變得扭曲了。
北條(浦野)鈴本想回去娘家廣島,始終認為廣島才是個不受戰爭影響,最為安全的地方,但是被從喪女之痛中恢復過來的姐姐勸說后改變了主意。
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沒過多久失去了娘家人的消息。而玲居住的吳市,沒有人知道那蘑菇云下發生了什么,他們只知道“美國人扔了顆新型炸彈”。他們只知道,他們自己是美軍轟炸的受害者。
生活的艱難,美軍的不斷空襲,新型炸彈的墜落,這些都沒能摧毀玲子的意志,或者說沒有摧殘日本人的意志。
直到1945年8月15日的“玉音放送”,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無情襲來的戰爭恐懼。一直欺凌他人,現在反過來卻又被人欺凌的祖國敗下陣來。
我們戰敗了,每一口空氣都是恥辱的味道
不是要戰斗到最后一個人的嗎?我還有左手和雙腳。我們的過往,就這樣煙消云散了嗎?我一直認為合理的東西、一直為之忍耐的理由都飛走了嗎?我們吃的東西,都是用從海那邊來的大米和黃豆做成的吧(大米和黃豆是從中國及朝鮮半島那些撒過日本軍人的鮮血土地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得在暴力中屈服嗎?
作為一個反戰爭的題材電影,最后竟然會這么一個懵懵懂懂的人來告訴大家,既然發動了戰爭就應該打贏它,不然大家做出了那么多犧牲不就毫無用處了嗎,這個戰爭反思結局讓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觀感不適。日本的精神支柱天皇無條件投降后,普通人卻緊緊攥起了拳頭,發誓要戰斗到最后一人。
她真正不甘的是,家人朋友一個個死去,自己背負著侄女在身邊死亡的終身遺憾,苦難中聊以慰藉的繪畫能力也因為失去右手不再存在,沒想到最終國家卻投降了,就像放棄了他們一樣,讓他們一切的犧牲都變成了白費,憤怒,也同樣是無奈,宣泄吧......這些都因為上位者的一句話變得沒有意義。
所以,日本是個奇怪的國家,或許只有《菊與刀》這本書才能解答一二,“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花呈現柔美,莫不讓人想起《枕草子》所展現的日本傳統生活之美,以及川端康成筆下的女性溫雅哀婉之美。刀則訴諸暴力,最容易讓人想起的莫過于舉刀剖腹的日本武士。菊與刀,一如櫻花與武士?!熬铡迸c“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日本民族是一個具有狂熱精神信仰的民族,相信精神勝于物質的力量?;屎腿毡臼欠植婚_的,天皇是日本國民的最高象征,是國民宗教生活的中心,也是超宗教的信仰對象。
所以,天皇的投降,直接將鈴的世界打破。
《在這世界的角落》很好的展示了“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