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戲曲頻道看到秦香蓮,于是便看了下,因為我只聽說過包拯怒斬陳世美,卻不知道整個故事。
? ? 當看到秦香蓮帶著一子一女到附馬府認親那場戲時,頗有感概。那折子戲大致是這樣,秦香蓮進了府之后,陳世美在認與不認之間有了掙扎,人性的道德與世俗的誘惑在那兒拉拉扯扯,最終他做出了選擇。因為他想到如若我認下了他們,便是欺君的大罪,于是做出了拋妻棄子的選擇。
? 爾后秦香蓮通過丞相再次努力讓陳世美回心轉意,可惜陳世美拒絕。這個時候的陳世美感覺到了危險。所以陳士美也沒閑著,派人殺妻滅子,導致兩個人矛盾的激化,幾番對峙后,兩個人間的親情已然蕩然無存。
? 秦香蓮既怨又恨,果斷通過包拯狀告陳世美,戲也到了高潮部分。最后的結局是陳世美被包拯大人一刀咔嚓鍘了。
? ? 這是秦香蓮的前世,也是這戲曲得以流傳百年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可是在今天的這個社會,千千萬萬地陳世美蜂一樣的涌現,如果老包生在現代,恐怕鍘的手都要軟了。
? ? 再來說說秦香蓮的決擇,在愛情角逐里,她是如此的決絕。再來看結果,她努力爭取的結果是變了心的丈夫如她所愿被鍘。那她的愛呢,如果有愛,死是陳世美的解脫和歸宿,那她呢,人沒了,愛也沒有,恨也沒有了,這是一種最好的結果嗎?我覺得未必如此。
? ? ?如果秦香蓮活在今天,那么她的選擇是怎樣的呢? ?我們可以以當代的思維來揣度一下。首先,她的老公成了附馬,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而她的老公很顯然隱瞞了曾經的婚史,是欺君的罪,也是滿門抄斬的事。當然也包括她和她的一雙子女。如若認了她們,結果是全家人抱成團死。這樣的結果我相信秦香蓮是不想看到的。
? ?假若告陳世美,那么自己和孩子是可以不有死,那陳世美必死無疑。包公不鍘他,自然皇帝老兒也會鍘了他。秦香蓮對他還有愛嗎?如果有,肯定不忍心。人死就什么都沒有了。那么最好的結局是定格在認親那兒,兩人好好的有商有量,既然無法扭轉局面,陳世美不妨給予物質上的資助,給妻兒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秦香蓮可以帶著兩個孩子返鄉安心生活,條件允許也可以有自己的新的生活和追求。這樣的結局雖然沒有皆大歡喜,但起碼一家子能活得好好的。作為女人,秦香蓮著實有些狠絕,不過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也是情有可原。
? ? 假若我是她的話,首先自然會痛苦萬分,女人被拋棄那是怎樣的一種失敗。然后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面對生死于否的選擇,我相信最明智的莫過于忍痛割愛。向她的附馬老公要一可以容身的宅子,拿些許銀子,因為她現在主要面對的難題是保證她自己和兩個孩子的生活。因為全家人好好活著比什么都要重要。自然后面也不會有附馬陳世美追殺妻兒的人性悲劇了。曾經的戀人化身成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等的悲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