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備考,十月份有兩場重要的考試,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去復習掌握,才有可能通過。但對于家庭主婦來說,最缺的就是時間。
沒完沒了的家務瑣事,活潑過頭的四歲娃娃,再攤個認為養娃只是女人事的遠古人丈夫。我的一整天都在旋轉,像個陀螺旋轉。
我想安靜會,但很難。就像繪本《讓我安靜五分鐘》里的龐太太,她跟我有同樣的處境,也很奢侈的想要五分鐘的獨處時間,但三個孩子的接連登場,把她的泡澡時間變成了大型兒童才藝表演秀。
我理解龐太太的無奈,我明白那無可奈何,生無可戀的眼神。這委屈無法訴說,無處發泄。當我大把的掉頭發,失眠臉上長痘,我覺得該做點什么。
我看到這本書《元氣復活》,它解救了我。這本書的觀點和一般心靈減壓的書不同,它不是讓我們“卸下壓力”,而是幫助我們身心修復和療愈。而且書中有很多可愛貼心的小項目“極簡治愈小測試”、“超實用的賦能小方法”、“量身定制的元氣自愈計劃”、“三周復活元氣計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上自愈之路。
這本書的作者是亨利.費克斯和凱瑟琳娜.恩不拉德。亨利是一名專注于人類先天能力和行為的作家,他出版的書籍都是關于如何充分利用我們的心智能力。凱瑟琳娜是一名記者,主要寫作方向是關于人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壓力和療愈是她多年來研究的領域。
作者說:“我們的目的是為你繁忙的生活提供一個更加有力的支持性工具,而不是減少你真正想做的事”,甚得我心。
一、壓力一直都在,真正的壓力是無事可做。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生活無比便利,動動手指,心儀的連衣裙就能送到家門口,打開朋友圈就可以了解社會熱點,我們享受了科技帶給我們的便捷,但過于便捷又讓我們危機四伏。
購物太方便了,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挑選商品花的時間越來越長。我不想錯過任何最新消息,這樣才能緊跟社會潮流。但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最新動態,于是焦慮產生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空前的時代,作為一個85后,我身上的擔子是四個老人的養老、孩子的教育、房貸、自我成長。
這兩年物價飛漲,一碗餛飩漲到20元,與此同時工資倒是相當穩定,在信息技術公司工作的朋友,還嘗到了變相減薪的滋味。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因為不容易,我們就能放棄嗎?我想要靜靜,我就可以任性地消失兩天嗎?作為一個老員工,被不公平對待,朋友可以為了爭一口氣,瀟灑的離開嗎?不能,我們還是會一項項的完成待辦事項,一方面因為責任,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離開并不能解決問題,壓力依然在,甚至更重。
書上說“與無事可做相比,有一堆事情要做看起來更好。”
所以“生活的很充實”是個積極語境,“生活很無聊”就比較消極。
窩在沙發上追一天劇毫無壓力,不過在回想今天做了什么時,悵然若失。相反看著打滿勾的待辦清單,腰酸脖子痛,但心里升騰起一股被需要的自豪感。
一個關于人類心理結構的真相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真心渴望有很多事情要做”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與社會鏈接與同類鏈接,從反饋中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
只要是產生鏈接,就有可能產生矛盾,有了矛盾就會形成壓力。如果回避壓力,得到的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快樂。
我在備孕期間,就過了一段無所事事,無比輕松日子,實際上這樣的日子我只能忍受5天,到第六天我就開始心慌、暴躁、敏感。我怕被社會淘汰,怕被同事孤立,怕生存技能變得生疏。出于對自己的保護,我還是回到了工作崗位。
我爺爺奶奶都八十幾歲高齡了,但他們還種田種菜自給自足,他們常說動一動身體好,閑下來容易生病。
可見沒有壓力也有可能“壓力重重”,有壓力也不全是壞事。
二、壓力也是動力
研究表明,壓力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標志。
表面看確實很難理解,但仔細分析壓力確實是動力源泉。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這是讓鄧亞萍奠定乒壇第一人地位的賽事。這場比賽的對手是陳靜,她在半決賽中三比零獲勝,氣勢如虹。鄧亞萍的目標是衛冕冠軍,這壓力可想而知。比賽的過程相當膠著,鄧亞萍先拿下兩局,第三局陳靜反轉20比22拿下比賽,第四局陳靜乘勝追擊,順利拿下。此時場上比分2比2,決勝局丟一分就丟一個冠軍,丟一局就面臨退役。壓力前所未有,所有人都以為鄧亞萍這次要崩了,結果她在決勝局徹底反彈,以21比5終結比賽。
壓力有時真的就是踮腳石,壓力可以激發無限潛能,壓力可以塑造出最新版本的自己。
壓力有助于個人成長。
實際上我們只要想要成長,都必須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
我前段時間去學了游泳,我的同學都是小學生,我的壓力來自于可憐的自尊心,我不想輸給小孩子。所以我更認真的練,,結果我六節課就學會了游泳。
要知道這對于一個從沒下過水,對水有恐懼的旱鴨子來說,是多么難得的體驗。
壓力有助于感知幸福。
當我們身陷搞業績的兵荒馬亂之中,回到家看見在柔和的燈光下,孩子在安靜的看著繪本,這歲月靜好的模樣可以治愈一切疲累。
如果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會變得乏味,也就喪失了感知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這多么遺憾。
當我爭分奪秒地復習考試資料,背書背得昏天暗地時,抬頭看見陽臺上的一盆茂盛又翠綠的薄荷,一陣清風吹來似乎能聞到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如果只是盯著屏幕刷劇,肯定體會不到這樣的美好。
實際上,壓力就是一種普遍現象,壓力也有積極作用。但如果承受很長時間的壓力且沒有及時修復,壓力就會變成危害。那應該如何做?
三、面對壓力,重新賦能,開啟自愈之路
書上說“壓力只是一個身體反應,它的目的是幫助調動你需要的資源來處理你所處的任何情況”。
長期不得修復的壓力,會對身體、心理造成嚴重損害。它會影響到我們的大腦、心臟、新陳代謝系統、消化系統,它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精神狀態。
如何才能自愈?
書中為我們提供的方法叫“重新賦能”。“重新賦能”就是利用一些方法,技巧給自己的身體“助滿電”。
重新賦能的方法主要是主動自愈和休息時間兩大類。根據充電時長,賦能可以分為迷你型重新賦能,中等型重新賦能,加強型重新賦能。
迷你型重新賦能
1簡短的冥想 1到5分鐘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呼吸,然后專注于一點,觀察想法,重新專注。這隨時都能進行,比如煮泡面,等鍋里的水開時,就可以進行,讓自己的大腦放空。
2書寫擺脫焦慮 2分鐘
焦慮的事情有很多,但生活本來就這樣,無法完全掌控。如果我們把焦慮的事情寫下來,我們就可以看到負面情緒,并掌控它,以此來緩解焦慮。
3專注能幫助轉移注意力 1分鐘
當我們參加面試、比賽候場、等待檢查時都會非常緊張,這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默念出你所在的房間里能看到的三件物品,并描述它們的顏色、形狀和質地。
中等型重新賦能
1運用情緒管理 5到15分鐘
這是自我賦能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就是要跟蹤自己的想法,覺察情緒開始負面時,用認知技術替代它們。
2留出一些時間來擔心 10到20分鐘
在一天中選擇固定的時間,讓自己沉溺在擔憂之中。這個時間盡量安排在能給你帶來積極能量的事(和朋友聊天、享受午餐等)之前。
3獎勵自己一個很棒的體驗 4秒到4小時
只有沉浸在非常享受的事情,才能為我們提供能量。所以不要因為工作忙而放棄愛好,看球賽、參加合唱團、讀書等等,這些自己自愈的好方法。
加強型重新賦能 時長不限
1成為你自己
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正在自己的人生旅途里,旅途應該和別人不一樣。走自己的路不是脆弱,而是一種力量。
2與你的情緒保持距離
實際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大腦在試圖保證你的安全,所以試圖抵制是很困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并學習與他們共處。
3少用電子信息
有情感的交流對精神自愈非常重要,面對面的交流更能解決誤解和苦惱。
寫在最后
本文只簡單列舉了幾點賦能小方法,實際上書上提到的方法種類非常豐富,在第六章還會按照不同行為類型,制定不同的賦能方法,這就是為你量身定制的元氣自愈。
壓力很普遍,壓力每個人都有。我們不需要卸掉所有壓力,最大的壓力是無事可做。與壓力友好相處,把壓力變成動力才是現代人最酷的姿態。
我們不怕壓力,按自己的喜好選一兩種自愈的方法,給自己重新賦能,讓自己元氣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