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一件事兒,寫文并非是文科的專利,不然那些理科博士后的學術著作都是哪來的?
寫在前面
本人就是一枚典型的理科生,天生擁有著一顆只善于理科的腦袋,大學畢業后卻在文案的道路上走了7年,并打算堅持走下去。
說到這件事兒,特別感謝我初中的作文老師,是她讓曾經在文科道路上步步難行的我沒有放棄語文這門課,并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
閑話到這里,謹將此文獻給那些自認為由于天生缺乏文科思維而放棄寫文的人們。
一篇好文從整體來看和人體構成差不多,分四部分組成:靈魂(中心思想)、骨架(結構脈絡)、血肉(文字)、皮膚(潤色語句)。
下面就詳細地講一講:
關于靈魂
在決定下筆寫一篇文之前,一定要清楚你想要寫的是什么。人的靈魂只有一個,哪怕你是小說中的共生體,那么也是分主魂和次魂的。
所以寫一篇文章,你可以借由某個比較突出的內容而旁敲側擊一些東西,但是你最終要表達的只有一個中心思想。而你接下來說要做的一切,都將圍繞著這唯一的靈魂而展開。
關于骨架
為什么是“骨架”而不是“骨骼”?其實我最開始選詞的是“骨骼”,它的特點是健康而堅固,但是后來想想,其實“骨架”更為貼切,因為“骨架”是支撐整個身體,保護心臟支撐起所有外部顯現的核心。
一副好的骨架讓動作靈活,體態端莊。體現在文案中,就是圍繞著中心思想設下的布局,開頭多長,結尾寫什么,中間分成了幾部分,每一部分又是在表達什么。
關于血肉
已經決定了文章的結構,那么把每一部分的文字填進去就好了。
這里要注意的一點,量一定要適度,并且“有血有肉”。人的體態當然適中最好,多了先得肥胖臃腫,少了顯得瘦弱干癟。所以重點多寫幾筆,旁白精簡幾筆,而度量就要自己掌握了,相信你有很好的理科思維,這點會把握的很好的。
關于皮膚
每篇文章都是以連續的語句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像人的皮膚一樣。相信所有人統一的審美觀,都喜歡細膩精致的皮膚,而不是坑坑洼洼,或者斑斑點點。所以,完成一篇文之后,檢查也好,修改或者潤色也好,總要有著一道必須的流程。難免的錯字和病句,或者一些語句過于冗長過于簡單,一些語句換個表達的方式可以體現出更美的意境……
好的鋼鐵都要經過千錘百煉,其實寫文也是一樣的,一篇好文章需要不斷的積累和完善。古人的詩詞歌賦也是經過一個字一個字的推敲,才給后人展現出流傳千古的名詩名句。
做任何事沒有所謂優勢或劣勢,只要用心,每走一步,你都距離目標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