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四書《論語》【334-3】

2015-12-17 華杉

在遠小人這個問題上,最重要就一條,千萬不能自信。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點。跟什么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么人,這是人的本能,不要相信自己能“出污泥而不染”。所以,要非常謹慎地選擇自己接近的人,選擇自己玩樂的圈子。遠小人,是最重要的修身原則,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原則。

【顏淵問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侫(ning)人。鄭聲淫,侫人殆。”】

第五件事,放鄭聲,因為鄭聲淫。

鄭聲,是鄭國的音樂,要放棄鄭國的音樂,因為鄭國音樂屬于“淫聲”。淫,不是指男女之事。淫,是放縱,恣肆,過度,無節制。比如淫雨綿綿的淫,是雨下得過了。音樂陶冶人的情操,要中正平和,如果哀而過悲,樂而發狂,憤而生恨,愛而生怨,都是淫聲。

《樂記》說:“世亂則禮慝(te)而樂淫。是故其聲衰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奸,狄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我們常說,世風日下,就禮崩樂壞。什么叫禮崩樂壞,就是這里說的“禮慝而樂淫”,慝,是奸邪。世道昏亂,禮就衰敗,樂就淫佚。所以,樂的聲音悲哀卻不莊重,喜悅卻不安詳,散漫而不合節拍,放縱而喪失法度。緩慢的節奏中包藏著邪惡,急促的節奏則刺激欲念。感受亂逆的氣息,滅除平和的德性,因此君子輕賤這樣的音樂。

《周官大司樂》說:“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兇聲、慢聲。”建國大業完成了,那些煽動仇恨的歌,就不要再提倡了,要走向安定祥和,和諧社會。

《禮記》說:“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奸邪之聲,也能感動人,則逆亂的風氣就會相應而生;逆亂的風氣成了氣候,淫樂之風就會興起。若是純正無邪之聲能感動人, 則和順的風氣就會相應而生;和順的風氣表現出來,和樂之風就會興起。

音樂不僅是治國的大事,也是教育的大事。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即人的修養,開始于學詩,自立于學禮,成就于學樂。

現在是自由的現代社會,沒有誰禁止大家聽什么樣的音樂。但是作為領導者,倡導什么樣的音樂,仍是國之大事。作為家長,給孩子聽什么樣的音樂;作為個人,選擇聽什么樣的音樂,都是要高度重視的事情。

很多企業,作為企業文化,也有企業歌曲,但是,沒有真正深刻的認識,或者也沒有那個水平,流于形式,不能深入人心,不能發揮作用,這也是一個企業管理的大器,能懂得的人太少了。

第六件事,遠侫人,因為侫人殆。

侫,同“佞”,兩層意思,一是有才智,故事自稱“不佞”,就是“不才”的意思;二是巧言諂媚。所有侫人,就是有才智,特別是有口才,特別能諂媚巴結蠱惑他人的人。這樣的人特別特別多,互聯網時代更多,因為蠱惑人的渠道更方便了。

侫人殆,殆,《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殆,就是完蛋,別不信,侫人能讓你完蛋。侫人和鄭聲一樣,都能惑人心智,把人導入歧途。跟什么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么人,這是人的本能,所以,要非常謹慎的選擇自己接近的人,選擇自己玩樂的圈子。遠小人,是最重要的修身原則,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原則。

在這個問題上絕對不能“自信”,不要相信自己能“出污泥而不染”。或者自以為能把握住,能限制住小人。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點,是“致命的自負”,會吃大虧,遭大難,殷鑒不遠,誰呢?齊桓公小白。管仲臨死,要他疏遠易牙、開方、豎刁,他不聽,繼續重用三人,結果等他生病臨死,諸公子爭位,三人作亂,都沒人給他送飯吃,齊桓公是活活餓死的,餓死之后,尸體停了六十七天沒人管,生了蛆,蛆蟲都從窗戶爬了出來。等公子們爭位塵埃落定,新君無虧才把他葬了。

齊桓公為什么會落到這步田地?因為他自信,他認為自己把握得住,控制得了,其實任何人也把握不住,控制不了。咱能相信自己比齊桓公還偉大嗎?

君王為什么需要佞臣呢,因為佞臣能讓人舒服死!如果周圍都是像李世民的魏征那樣的人,像爸爸一樣盯著你,限制你,實際也是一種道德控制,那真覺得了無生趣,我就成了一部治國機器,我也是人!我就不能享受生活嗎?

真的不能!后來的李隆基就享受生活,太享受了,把國家給享受垮了。

所以要想享受生活,就徹底退出江湖,把權力交給別人。又要在位子上,又要享受生活,那是要亡國的。公司也一樣,老板不能“半退休”,想享受生活,玩兒著干,就會死得很難看,別人超過了你,面子很難受,再想殺回來,以為自己又是一條好漢,其實晚了,不是了,好漢已經換了好幾茬了。要退就退干凈,一切成敗與我無關,我也不追求。有追求,就老老實實干,別松勁。

諸葛亮總結了六個字:“親賢臣,遠小人。”這個一刻也不能放松。不過,他這話寫給阿斗,也是對牛彈琴。《資治通鑒》來來回回讀三遍,一千三百多年治亂興衰,來來回回,就六個字:“親賢臣,遠小人。”

“親賢臣,遠小人”,這六個字著作權是諸葛亮的,之前是孔子的思想,再之前是黃帝時期的一個牧馬童提出來的。

《莊子》記載,黃帝出游迷路,問誰都不知道,碰到一個牧馬童,他全知道得清清楚楚。黃帝說,哎呀你啥都知道呀!我問問你怎么治天下你知道不?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何異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小童說治天下和牧馬沒區別,就是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就是了。黃帝馬上下拜,說這牧馬童是上天派來教他的老師。

清理害群之馬,比找出千里馬還重要。因為千里馬其實不用找,環境好了,他自己會冒出來。但是有害群之馬,組織好不了,你也好不了。

在遠小人這個問題上,最重要就一條——千萬不能自信——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5-12-17 華杉 在遠小人這個問題上,最重要就一條,千萬不能自信。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點。跟什么人在一...
    郁萍閱讀 255評論 0 0
  • 在遠小人這個問題上,最重要就一條,千萬不能自信。自信是成功人士最大的弱點。跟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會變成什么人,這是人...
    華杉2009閱讀 1,004評論 0 2
  • 先說下題目吧。本來想好的題目是本文最后部分的那句話,后來在表哥的評論中找的思路,臨時修改。“南野”=煙臺話“...
    Apple幸福多多閱讀 856評論 0 3
  • 有些世俗的普世價值,我們還是應該遵守的。比如門當戶對。如果聽從父母勸告,嫁個條件好些的家庭,也許就不會這么辛苦咯。...
    海魚緣閱讀 262評論 0 0
  • 今日開始:一星期接納,一切都接受,不評判,不建議
    cai123閱讀 27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