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了《臟話的守望者》……好吧好吧,其實是J.D.賽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其實是巨大的孤獨感。
故事是先從十六歲的主人公霍爾頓離開潘西中學(這是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的開始的,他沒有選擇回家,而是選擇獨自一人在紐約街頭游蕩了兩天。感覺他不能接受周圍的一切人和事,正是因此他選擇將自己和外界隔絕開。他無法理解他人,而別人也無法理解他。
從最開始的,沒曾出現過的哥哥D.B,到斯賓塞,再到室友……最后到自己的妹妹菲苾。沒幾個人能夠真正的理解他,當然,他也沒能怎么真正的理解他們。
他無法認可他所處的世界——一個假模假式的世界,甚至想要逃離這個世界,想到一塊麥田里做一個又聾又啞的守望者。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相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
但是在最后,為了愛他的,為數不多可以理解他的妹妹(我大概是只讀出了這一個理由……),他不想讓她跟著他去流浪,所以還是回了家。
不過我覺得最后的結局挺美好的,總感覺他身上與世界的隔閡不見了,他開始接受這個世界了,并開始想念已經離開的人。
說來好笑。你千萬別跟任何人談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談起,就會想念起每一個人來。
看著網上的這些解釋,其實我是很懵逼的,大概是我思想太簡單了吧。
因此,他盡管看不慣世道,卻只好苦悶、彷惶,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
但是我就是覺得結局很美好。
以上就是我對于《“臟話”的守望者》簡單單純的個人理解了。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