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句頂一萬句》是非常精彩的小說!作者劉震云,用平實的語言絮絮叨叨地讓故事自己發生著,代入感極強。他不動聲色地寫著,剔骨取肉,把一件事碼放的整整齊齊,然后告訴你:“你說怎么樣?“
村子里各色人物的生活瑣事,沒有大奮斗,都是小日子,小日子怎么過的下去?得說的上話。煩惱要找人傾訴,遇事兒需有人商量主意,一片心里話,全求個照應。
因為“說不說上話”,有了朋友和仇敵,孕育婚姻與出軌;愛情,親情,友情,一句頂一萬句。 中國人沒有信仰,西方人信神,我們信人。只要活著,就無法擺脫人際關系對我們的影響。神有定性,可人沒有。可能因為一句話,朋友變成仇人;或時過境遷,仇人又變成朋友;朋友不一定說得上話,說得上不一定是朋友。就這么微妙的關系,都在殼的外邊;殼的里邊,永遠是一顆孤獨的心。"一夢醒來,窗外的月牙,映在棗樹的樹杈間。"
上百個主人公(醬油),我即是你,你也是他。 書中講得都是身邊人身邊事兒,將每一個人每一段人生的每一個細節都放大,每往前走一步都能捏出苦水來。人尋人,話趕話,全在心靈的困頓中行走。
2
劉震云最常用的句式:“(某件事)不是因為...,也不是因為...,而是因為...” 。這一下就扯出了好多事,帶出了好多理。這些理看著挺繞,挺扯,但細想起來,還真是這么回事。
這也正是本書的主題:一個理看起來一句話就能說清,但放到真實生活中,可能一萬句話也說不清。
用這個句式舉個例子:“我今天遲到不是因為早上睡過點了,也不是因為吃早飯耽誤了功夫,而是因為地鐵停運了一段時間;地鐵停運不是因為機器出了故障,也不是因為班次協調不開,而是因為軌道闖入了異物,地鐵被迫降速。也不是說地鐵降速做的不對,而是我就是遲到了。我遲到了也不是說有理,只是確實是這么個理”。
你說劉震云啰嗦不啰嗦,但仔細想來說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扯出好些假原因也有好處:打消你對其他看似顯而易見的理由的猜想,“你看,你猜想的那個原因,別人不是沒考慮到,確實不是那個原因。”
3
本書把煩悶的、瑣碎的、漫長的人生掰開了揉碎了,以為能找到什么生存的真諦,卻發現里頭裹藏的不過是宿命兩個字, 出走并不是因為孤獨,而是為了尋找。很多人看完感到悵然若失,會覺到生活的無力,處處都是無奈和費勁。 輪回的故事看到最后讓人心堵。拿著主題“要找個能說上話的人”來反觀自己,不免又生“沒有真正懂自己的人”的怨念與悲傷。
真的無路可走嗎?還是你剛好走了反的方向?
4
此書上市時,出版商的腰封寫著“中國人為什么活得這么累。"
如果回到"中國人為什么活得這么累"這個話題上,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找一個說得上話的人“,總是把人生寄托在人與人的關系上,變量那么多,不更累嗎?懂得自處,是不是更重要?”
其二,“說得上話”這件事兒是動態的,能培養的。不是說你遇到另一個人,就一見如故,永遠投機。有的人和誰都”說的著“,有的人跟誰都”說不著“,把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比你一邊渴望從天而降一個知心人一邊抱怨無人懂自己要靠譜的多!
一句也好,一萬句也好,即使一句沒有,也沒有關系。
和誰對話?當你學會和自己對話,你才能和別人對話!
5
最后,摘出我覺得最有意思的10個句子,值得思考。
1.老汪處事與人不同,同樣一件事,對自己有利沒利他不管,看到對別人有利,他就覺得吃了虧。// 想清楚了這件事,對很多人的行為你也就理解了。
2.一個人說正經話,你可以勸他;一個人在胡言亂語,何勸之有。 // 你可以叫醒一個睡著的人,但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3.這些年他經歷過許多事,知道每個事中皆有原委,每個原委之中,又拐著幾道彎。// 好多事情跳出來看,才不會被當中過多的具體利弊分析迷了眼。
4.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
5.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6.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栓到別人身上。
7.一個人總順著別人的心思來,自己心里就有些別扭;但一個人自己別扭,也比再讓別人別扭自己強。
8.她這時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別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9. 將心腹話說給朋友,沒想到朋友一掰,這些自己說過的話,都成了刀子,反過頭扎向自己。這些話自己說過嗎?說過;是這個意思嗎?是這個意思,但又不是這個意思。但這個意思已無法解釋。因為時候變了,場合變了,人也變了。世上的事情,件件藏著委屈。永不來往,就是永遠和好。
10. 事情想不明白,人的憂愁還少些;事情想明白了,反倒更加憂愁了。啥事看近點兒,事情倒能想開;看得長,心就更寬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