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入佛知見”門廊,正式進入云岡石窟核心景區(qū)。隨著大家慢慢前移的步伐,我認真地欣賞著,并不斷被那美妙、神奇的石窟景致和背后的歷史文化所深深地吸引。
邊走邊用手機記錄著神態(tài)萬千的塑像,想要一下子,把那些面孔和故事都記住,可惜腦子不好用,真是記不住;更可惜的是,有彩色的那些石窟,只能看不能拍,也只能記在腦海里了。
圖1——石窟外貌
圖2——安靜慈祥
圖3——眺目遠望
從這一公里長的石窟來看,感覺有幾個特點:
(1)遺存多。即,石窟多、佛龕多、佛像多。現(xiàn)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2)歷史久。云岡石窟自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開鑿,一直延續(xù)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歷經(jīng)60多年。在此后1000年的時間里,不斷有新修,或者經(jīng)戰(zhàn)爭破壞后的修復。可以說云岡石窟飽經(jīng)自然風雨和歷史滄桑,每一座佛龕背后都充滿了故事。
(3)神奇美。整個石窟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取材砂巖,雕刻細膩,雕刻難度極大;雕像的表情飽滿、神態(tài)豐富、姿態(tài)萬千,感覺不重復、不單調(diào);一個大的石窟里有成千上萬個佛像;技術(shù)工藝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者的聰明與智慧。
(5)大融合。它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表現(xiàn),部分雕像蘊含著部分歐洲元素;它也是佛教與本土文化思想的融合,從許多雕像中,可以看到充滿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智慧和思想的融合;它也是中華多民族大融合的標志和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