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參加拆解稿與聽書稿訓練營?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學習寫作變現,開辟第二職業收入。
有人說,人要有三份收入:本職工作收入、第二職業收入、投資收入。本職工作收入用來支付生活的各種賬單:房貸、車貸、吃飯穿衣、小孩的奶粉錢和輔導班費用等等。第二職業收入指業余時間通過自己的某些技能賺取的收入,用來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投資收入指通過股票、基金、存款等投資實現的收益,為養老生活做準備。這是三種收入的理想分配方式,也是我希望達到的境地。
也許是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所構想的美好生活打動了我,“三份收入”成為我此后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參加了某個證書的考試,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單位,收入提高了50%,讓本職工作收入基本能夠覆蓋日常生活支出和貸款。然后又開始實踐讀研究生時投資學老師所教授的投資方法,嚴格執行交易紀律,克制自己的交易沖動。所幸我運氣比較好,正好在股市低迷的時候建倉,如今已實現一定的收益。
當我完成這些再去關注第二職業收入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這個因為為興趣愛好買單而看起來不那么重要的第二職業收入其實是最有挑戰性的。如果要獲得收入,那么對技能水平的要求就要在大眾水平線之上,但它不像本職工作,你在其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遠遠不及本職工作。我盤點了自己的技能,發現幾個愛好遠遠達不到足以賺取收入的水平,矮子里面選將軍,也就是讀書時養成的喜歡讀書的習慣和工作中得到比較多鍛煉的寫作了。
當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寫作水平還不足以談第二職業收入,所以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我買過好幾本寫作書,但讀書時明明白白,提筆后卻稀里糊涂,不知道該怎么寫下去,更不知道怎樣寫好。面對一篇寫的不好的文章,只覺得看不懂、語句不通順,面對一篇好文章,更不能分辨好在哪里。
我想我需要一個好老師引路。我在簡書上寫過幾篇文章,知道弘丹老師是簡書的大牛,出過書,更是堅持筆耕不輟。我去翻了她最早的文章,文筆相對現在來說有些稚嫩。我想這樣的自己走過寫作成長之路的老師教授寫作,一定能更好的引領我們入門。所以為了學到最原汁原味的初學者課程,也為了讓優秀的小伙伴給自己一些行動的壓力,我決定報名參加本次的寫作課程。
不記得誰說過,一個人可以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人生不是短跑沖刺,而是一場比拼耐力的馬拉松。我們最終比較的是自己是否比昨天又前進了一步,希望這次課程可以成為我寫作馬拉松的熱身,更希望能和小伙伴們一起到達未曾到過的遠方。也許在那個時候,第二職業收入的理想早已實現,更高的理想悄悄點燃。期待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