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廈門門對門,兩岸人民心相連。
偶然一天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稚作,不禁尷尬,不曾了解怎么會做出一等獎。那少不了老師的幫忙。
加入了陪伴家,慢慢的了解了旅游,雖然還是略懂皮毛,那一天那些前輩說他們是小學生,那我只能說我剛剛出生。
金門,有著1600多年的歷史,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盡管它離廈門只要半個多小時的船,我卻一直沒有機會到達,僅僅是小時媽媽給我的望遠鏡里一個模糊的地方。
嘿,我們一起去金門吧?真的?是的,于是開始辦證簽注各種手續,4.15號終于我們一群人108好漢浩浩蕩蕩出發了。
對于閩南人來說,金門是一個從來沒有來過,但卻又很熟悉的地方。我們熟悉的是這里的鄉音,是高高飛起的燕尾脊,出磚入石的建筑形式;我們熟悉的是這里的神明與聚落,保生大帝,關帝廟,都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熟悉的是有點類似,卻又不太像的飲食習慣,蚵仔煎、面線、貢糖,總能找到你記憶中的那一款。
水頭聚落是我們此次金門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我們金門的初體驗,她位于金門島的西南方,臨近水頭碼頭。這里保留了昔日繁華時期所建造的閩南古厝和西式洋樓建筑群。名氣最大的是得月樓。
得月樓,取名于“近水樓臺先得月”,是金門近代最著名的槍樓,守護著全村人。
在金門沿路經過,,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雕塑,一個反常態咧著嘴傻笑的風獅爺。
沒有到過莒光樓,別夸說到過金門。莒光樓現在已經成為金門的象征了。莒光樓仿古代麒麟閣三層式建筑,飛檐畫棟,碧瓦朱柱,氣派軒昂,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莒光樓是用以表彰當兵的英勇事跡,弘揚毋忘在莒的精神,為金門戰地精神的象征。莒光樓五十多年來是金門郵票和風景明信片的主題。
翟山坑道,中山紀念林,馬山觀測站,獅山炮陣地……還有許多景點等著你。
金門好風物,小島的鉅獻,說的是什么?
作為一個只有150平方公里的小島,金門所擁有的實在有點“太多”,金門面線行銷臺灣,金門鋼刀享譽世界,傳自閩南的金門貢糖甚至比老祖宗的還要出名,更不要說金門高粱,它是金門風物一塊重要的拼圖。金門人聰明,拿釀高粱酒的酒糟去喂牛,所以有了酒糟牛肉;金門人勤勞,你到北山蚵田,80多歲的蚵農阿伯還在田里來去如風……
金門不得不提的一個寶貝就是一條根,它的知名度不遜于前面的那些,一條根是金門本地的原生植物,它可以幫助舒緩筋骨不適,讓血路保持通暢。
金門還是一個很適合觀鳥,騎行夜游,還有購物的天堂,那里有著亞洲最大的免稅商場。去金門也是一個必去的地方。
金門僅僅一日匆匆而過是沒有辦法慢慢品味的,所以,我決定再去流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