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7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上面是中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歷史年表,從上面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王朝短命的如秦朝15年就終結了,長命的唐朝298年滅亡,最長的也沒有超過三百年。明清漢三朝都是兩百多年,但是最終也沒有超過三百年,三百年的定律至今也被很多人提問。
為何這些大一統王朝無法突破三百年定律呢?
三百年,以一代皇帝平均執政二十年來算,大概要經歷15位皇帝。以二十年一代人來算,300年的時間也是15代,說長很長,說短也短,跟上古夏商周動輒500年以上來比,就有點短了。
其實王朝無法突破三百年也正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可以十八代皆可以體現。時間可以磨平一切,也可以加固一切。
王朝初創,階級都被重新洗牌,新的功勛階層代替舊有的權貴階層,舊有的權貴階層被削弱,而新的階級上位,這就促進了階級的大規模流動,如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一大堆草民階層上位,使得社會流動性高,社會矛盾比較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新的權貴階層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便開始利用自己的威權壟斷社會上升機會,雖有科舉制度,但是科舉制度所選人才也大多都是這些人出來的,社會流動性降低,矛盾加大,人沒有了上升,要么安于現狀,要么只能造反了。
土地的原因,王朝初創時,人口極少,比如漢朝建立時全國人口就1000來萬,明朝建立時人口也差不多,跟原先幾千萬的人口相比,較少的人口占有更多的土地,土地問題不大,但是到了后期,人口增多,土地還是原來那么點,加上頻繁的災害,地主的兼并,社會問題就大了。所以一到王朝末期,就會有農民起義。
統治者的能力在遺傳中降低,開國君主一般都不是平常之人,具有非凡的氣魄還有才能。但是在皇位的不斷的傳遞過程中,皇帝的能力也不斷下降,昏君也不斷出現,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非但不能疏解,反而會激化這種問題。還有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黨政不斷,也會消耗帝國本身的實力。
貴族制的缺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的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沒有世襲的權力貴族,皇權大于一切權力,當皇權出現問題,帝國傾覆,這些王侯也只能隨波逐流。西方封邑制的政治制度,使得皇帝的權力受限,即使皇權有問題,這些貴族也能更換皇帝,穩定朝綱。
在中國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大一統的精神基本貫徹在每一位國人心中,起兵了,就一定要統一華夏,不然不死不休,這是大勢,天下所歸,所以即使魏晉南北朝時分裂了數百年最后也會統一,因為同一個文明同一個帝國。決定了個別王朝滅亡絕對不能偏安一隅,茍延殘喘。正如清朝一定要滅了南明,元朝一定要滅了南宋。同一個文明下絕對不允許出現其他的王朝。
三百年其興也勃也!亡也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