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好的高中同學昨晚又獨自去喝悶酒了,原因呢?找不到理想工作。
他讀的是重慶某“211”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去年本科畢業。找工作時,“本專業”、“搞技術”成為他的目標。從大四到畢業,找過很多工作,最后都因為“做的不是技術活” 就主動辭職。畢業后還去了廣州,依然是一些打雜的工作,到10月還是回老家了。之后我推薦他去學一些互聯網技術,他倒也學了,但是最終沒學成,現在在一家地暖公司當銷售。從剛開始往自己臉上貼“技術”標簽,到最后痛下決心做銷售,說明他已經透過“重點大學畢業證書”看清真正的自己了,只是稍微晚了點。
從高考填報志愿說起
高考完之后,所有人都是從未涉世的悶騷青年,根本不清楚各行各業的前景,就業率,甚至很多還根本不曉得自己興趣愛好在哪里,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數學方程,物理公式,英語單詞…… 而恰恰偏偏就在這一切都還是數理化的時刻,我朝千萬學子迎來了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抉擇路口——填報志愿。而由于社會經驗和在對自己認識程度上的缺乏,導致大多數人都是通過一些客觀不靠譜因素來填寫的專業的,而且實際上很多人都把選好大學放到第一位的。筆者就是其中之一,當時認為只要進了211、985大學,以后就可以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如果說志愿是一個路口,那么大多數人沖向了錯的方向,幸運的是大學給了我們時間回頭。
大學真正的老師是自己,別相信其他“老師”的話
新生入學時,一般院長會來給新生講(xi)話(nao),它往往會給新生介紹學院研究的各個領域的成果、學院各個專業的就業率有多高等,目的就是讓大家相信自己選擇的專業是正確的,而本身青澀無知的學生,更是堅定了信念,認為找到了好工作的敲(ban)門(jiao)磚(shi),然后大學4年也就什么都不關心,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到了找工作的時候被當頭一棒打醒。
權衡興趣和前景
如果說之前被高考折磨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那么大一其實有一整年的時間可以用來認清自己。大學的有相當多的業余時間,可以用來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自己的興趣剛好對大學的專業,那就皆大歡喜了。大學有這門專業,說明其還是有一定前景的。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就將前景放在首位,這時候有人又迷茫了,不知道什么專業最有前途,最好找工作。 甚至有的聽信了輔導員說的話,只要學好本專業就好找工作什么的。實踐出真知,校園招聘年年都有,沒說大一就不準參加的。自己去跑幾場名企的招聘會,就知道企業需要哪一類型人才了,再根據自己的偏好,很容易定位到一個自己滿意并且有前途的方向上。
成績只對部分人重要
1. 想保研的。(以其他方式保研的另當別論)
2. 想出國的。
3. 要面子的。
4. 還停留在高中學習方式的。
對于其他人來說,成績唯一的作用就是拿畢業證。很多人以為成績對以后找工作很重要,結果面試的時候別人壓根不問成績。公司要的是能做事的,不是會考試的。而且,大學本科里學的知識百分之80以上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所以大多數公司一般都不看你成績的。但成績確實反映了一個人的自律能力,所以如果成績差的話,最好能在某一方面比較突出,否則大學4年真的就成了廢物了。
最后
大學確實是美妙的,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進行社交活動(線上的和線下的,同性的或異性的),充分支配大學,而不要被大學玩兒弄,這才對得起大學這4年的青蔥歲月。